鄭州海關全面推進「智慧海關」建設(馮雷 攝
大公網12月26日訊(記者 馮雷)26日,記者從鄭州海關獲悉,前11個月,河南新鄭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值3102.0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2.5%,佔全省外貿總值的61.7%。
12月26日九時許,鄭州市金泰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辦事員小李通過鄭州海關推出的「綜關通」微信服務平台查詢物流單證信息后,開始安排一天的工作。
小李告訴記者,「通過『綜關通』綁定車牌號碼后,系統會將物流單證狀態實時推送給司機,不用再跑到海關現場詢問進度了,既節省了人力,也使企業的工作流程更順暢,真的很方便。」
這僅僅是鄭州海關全面推進「智慧海關」建設的措施之一。以鄭州綜合保稅區海關為例,目前已依託海關輔助管理系統,開發稅單處置、預約加班、系統授權等22項業務及審批功能模塊,實現業務辦理和政務辦公無紙化覆蓋99%以上,將通關辦理、車輛備案及園區物流軌跡查詢等日常作業情況,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大屏展示平台進行實時信息推送和主動告知,企業可以及時掌握辦事進度和結果,大大節省了企業的時間成本。
據統計,11月份,鄭州綜合保稅區海關進口整體通關時間6.47小時,出口整體通關時間0.17小時,與2017年同比分別壓縮77.49%和92.29%。
制度創新 有效監管降成本
除傳統的手機制造業之外,時尚服裝物流業是新鄭綜合保稅區內的一個發展新亮點。
為促進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鄭州海關依託信息化系統將「先入區、后報關」「批次進出、集中申報」「一次備案、多次使用」等多項制度組合運用,形成「1+1>2」制度紅利;在商品備案環節增設保稅物流賬冊,實現「以報待備」,縮短企業通關準備時間48小時以上;定制「面料預檢驗」模式,採用第三方檢驗結果采信制度,加大實驗室檢測設備投入和人員配置,檢測周期從15天縮短到5天;依託口岸作業區,實現進境貨物口岸分撥、一次理貨,出境貨物區內安檢,直通停機坪,有效減少企業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與口岸之間的短撥運輸成本。
前11月,鄭州海關共監管新鄭綜合保稅區內進出口服裝貨值12.57億元,同比增長104.22%,監管服飾進口包機90架次,同比增長200%,分撥範圍覆蓋全國28個省份63個城市。
鄭州海關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關將繼續探索將海關輔助作業無紙辦理與「單一窗口」整合統一,推進全流程「一站式」無紙化作業,為企業深度減負增效,營造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