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運營,第一座中國空間站「天宮」全面建成運營,第一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製的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
多個「國產」和「第一」在「十四五」時期湧現,這些閃耀的成就,成為東方大國自立自強、牢牢把握發展主動的鮮活註腳。
科技成為推動中國前進新動力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把準時與勢,「十四五」規劃綱要鮮明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核電、高鐵、船舶與海洋工程等裝備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載人航天等領域創造多個全球「首次」和「第一」;新興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0%左右……「十四五」期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更加澎湃。
法國《回聲報》刊文說,中國科技已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人工智能、5G、生物技術等將成為推動中國前進的新動力。
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不畏國際風雲變幻,鑄就勢不可擋的中國力量。
對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頂層設計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印發,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出頂層設計;《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發布,着力促消費、穩投資……
5年間,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深挖超大規模市場潛力。2021年至202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達86.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接近60%。
2025年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出「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中國加強塑造競爭新優勢,把未來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