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滬首次發布中英文版金融商事審判十大案例 金融商事案件數創新高

時間:2018-12-21 17:04:44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12月21日訊(記者 張帆)今天上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上海法院金融商事審判情況年度白皮書」和年度「審判十大典型案例」。 

  據悉,自2009年起,上海高院連續十年公開發布金融商事審判白皮書,自2012年起,每年在發布白皮書的基礎上,增加發布金融商事審判十大案例。今年,白皮書和十大案例均同步推出英文版本,其中十大案例為首次發布英文版。 

  金融商事案超八成 

  根據白皮書顯示,去年一年,上海法院共受理一審金融商事案件179163件,同比上升39.6%,案件數量創歷史新高,占上海法院受理的商事案件數量的81.4%。全市法院共受理二審金融商事案件996件,同比基本持平。至於社會普遍關注的P2P網絡借貸糾紛,去年案件數量已超過了前兩年的總和。而部分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未持有貸款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變相從事信貸業務、收取高額利息的現象仍然存在。 

  信用卡糾紛佔比較大 

  在所有金融商事案件中,收案數排前五位的分別是信用卡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融資租賃合同糾紛、保險類糾紛、證券期貨類糾紛。其中,信用卡糾紛案件佔比較大,呈「一支獨大」局面。法院專家介紹,這與銀行信用卡發放數量的增長以及信用卡分期業務的開展息息相關。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融資租賃行業的迅速擴張,部分融資租賃公司風險防範意識缺失,甚至採用「名為租賃,實為借貸」的方式違規從事信貸業務,引發對合同效力的爭議,導致融資租賃合同案件數量增幅較大。2017年,上海法院受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4319件,同比上升45.17%。 

  此外,記者在現場獲悉,新型擔保方式層出不窮也為司法裁判帶來挑戰。例如,由於相關法律對股權收益權質押、信託收益權質押、經營權質押、證券賬戶質押等缺乏明確規定,已成為司法裁判面臨的新難題。 

  與金融活躍程度掛鉤 

  記者翻閱白皮書發現,去年滬上收案數排在前五位的是浦東、靜安、虹口、黃浦、普陀五家基層法院,收案量分別為33962件、32763件、18674件、17480件、13943件。眾所周知,這些行政區也正是滬上金融機構的集聚區,如浦東有陸家嘴金融區、靜安的外資商業企業較為密集、虹口正在打造北外灘金融中心,黃浦則是老的遠東金融中心所在地,如今也正在金融方面謀求新突破。案件分布反映,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核心區和新興金融園區帶來的金融機構集聚效應較為明顯。 

  上海高院副院長茆榮華介紹,為實現金融案件的集約化高效審理,較好地回應區域金融發展對專業化金融司法的迫切需求,上海法院已探索形成「基層法院金融審判庭(專項合議庭)+上海金融法院+上海高院金融庭」的金融審判基本格局。具體而言,通過內設機構改革,保留浦東、黃浦、靜安、虹口四家基層法院金融審判庭,其餘基層法院原設立金融審判庭的,並入商事審判庭。未設立金融審判庭的,繼續保留金融審判專項合議庭。原上海市第一、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金融審判庭整體划轉至上海金融法院,今年8月,上海金融法院正式掛牌成立。 

  依託專業化的金融審判體制機制,上海法院依法審結了一批具有價值引領作用和社會影響意義的金融糾紛案件。今天發布的十大案例,就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基金、期貨等諸多方面,其中不乏涉及新型金融產品、涉眾性交易平台、訴訟制度創新等重點、熱點話題。 

  密切關注中小投資者 

  記者從法院發布的「典型案例」中看到,在一起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中,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作為證券金融類公益機構,依法支持起訴並參與開庭審理,助力中小投資者維權。茆榮華說,該案也首開證券領域支持訴訟先河,是金融糾紛公益訴訟方面的重大創新。 

  金融中心的建設推進,不可避免帶來了新的金融風險,在其中,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也特別受到關注。因此,「發布十大案例,在發揮精品案例對金融市場的規則引導和價值引領功能,合理引導金融市場主體的訴訟結果預期,從源頭上減少金融糾紛發生可能性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茆榮華說。 

  上海市高院金融審判庭庭長張新還介紹,除了通過判決對交易市場秩序進行規範,上海法院還主動延伸審判職能,通過司法建議、白皮書等方式,提示金融風險易發點,並就金融風險防範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議。同時,搭建固定的信息溝通平台,通過交流、專題研討會等形式,增進與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之間的互動,加強法律問題研討,共享金融風險信息。數據顯示,去年一年上海法院向金融監管部門、金融機構等發送司法建議共計54份,收到有效反饋意見41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