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6月2日至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帶領中方團隊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帶領的美方團隊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就兩國經貿問題進行磋商/資料圖片
華府於當地時間15日公布對總值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的清單,清單內包括800多項產品,以及新增發電機及化工產品等近300項商品。受訪專家向大公報表示,美國正試圖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儘管短期內美國的舉措將對相關中企或產業構成利空,但中長期看,卻將堅定中國發展高科技產業,持續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決心。/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上海報道
蘇寧金研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指出,美對華商品加徵關稅清單的發布,表明中美兩國經過數論談判後仍未達成共識,美國總統特朗普希望通過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使中國政府屈服。短期看,美方的舉措或對中國相關企業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中長期看,中國發展高科技產業,並推進「中國製造2025」的決心將更明確,甚至可能有利於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中國已加大進口降低關稅
交銀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坦言,從對華加徵關稅清單內容看,美國正試圖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該清單將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發展構成一定的利空影響,甚至影響到未來中國經濟結構和產業的轉型升級」。他提醒說,特朗普政府一貫採取「美國優先」戰略,除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外,美國對加拿大、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態度亦有所轉變,甚至擬對其相關商品加徵關稅。
內地媒體刊文,商務部15日晚發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和歐盟的進口相關高溫承壓用合金鋼無縫鋼管反傾銷措施發起期間覆審調查的立案公告」。劉學智說,中美第二輪經貿談判後,中國已明確加大進口、降低關稅,但美國卻一意孤行。中國在美對華加徵關稅清單發布第一時間予以回應並反擊,非常及時、非常合理,且有理有據。他相信,中國經濟有一定的競爭力,中國也有能力應對外部壓力,對美國進行反制,可令中國在未來與美國的貿易談判中更好地把握主動權和話語權。
學者:向美飛機加稅反制
黃志龍明言,中國商務部已明確將採取「對等反擊」措施,這意味着中國將對自美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被徵收關稅的商品規模可能也會達到500億美元左右。他續稱,中國的「對等反擊」意味着此前已經達成的「中方大規模進口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的共識將同步失效,「中美雙方的貿易摩擦或將進一步升級」。
未來中國反制措施方面,劉學智建議,可進一步削減美國農產品進口量,並針對美國商品提高關稅,同時尋找美國相關產品的其他進口替代產品,「未來不排除中國針對美國產汽車、飛機等增加關稅,減少其進口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