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還有一天結束,各路人馬正爭取最後機會提交參選表格。從過去一個多星期的情況來看,本屆立法會選舉的首階段已呈現出三大特徵:不僅報名人數創下新選制實施以來之最,而且「新面孔」更多、背景更多元,更重要的是選舉氣氛熱烈,全城積極參與,市民投票意欲高漲,「愛國者治港」之下的優質民主實踐,得到港人的衷心擁護。
特徵之一,競爭激烈,這是新選制實施以來參選人最多的一屆。選舉制度好不好,從參選者是否踴躍、社會參與是否積極,可以得到印證。從選舉事務處公布的數字來看,截至4日,總共收到161份選舉提名表格,較4年前的153份為多,而且未來兩天數字還會繼續上升。參選的人數增加,意味着競爭激烈。
以地區直選為例,10個地方選區至今已收到51人報名,每區至少4人爭兩個議席,當中九龍中更出現「6爭2」的情況;功能界別28個分組合共收到60份提名,所有組別均有競爭,社會福利界議席更有3名參選人爭奪;選舉委員會界別也已收到50人報名,較界別總議席多10個。由上可見,「區區有競爭、界界有得選」,沒有任何界別會「自動當選」,也沒有任何政黨能夠壟斷選舉。在激烈競爭的格局下,無人敢說「必贏」,也不可能出現「躺贏」。
特徵之二,新人輩出,背景多元,五光十色。在新選舉制度之下,選委會界別、功能界別及地方選區的選舉制度得到了優化,為不同背景、不同理念的愛國者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參政平台,這也前所未有地鼓勵了新人參選。從選舉事務處的數字來看,總共161份提名表格中,固然有「老將」披甲上陣,但令人矚目的是,首次參選者佔了近半。以地區直選為例,50份表格中就有26人為首次參選的「政壇新丁」。
不僅是新人多,整體參選人的來源也更廣泛。從資深專業人士到青年創業者,從地區人士到學術研究者,從奧運冠軍到文藝工作者,當中許多人雖是政治新人,但在各自領域有着深厚積累,有代表性。多元背景的參選人將帶來更為豐富的社會視角和更為貼近民生的政策思考,推動香港向前發展。這說明,「五光十色」不是口號,而是新選制賦予香港的民主紅利。
特徵之三,全城參與,選舉氣氛濃厚,市民熱情高。在特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周密組織安排下,選舉提名熱烈有序進行,而在提名之外,則是整個社會的積極參與。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致函全體公務員,呼籲踴躍投票,得到積極響應。香港大企業帶頭為員工投票提供半天假期。香港四大商會昨日亦發出類似呼籲,鼓勵企業為員工投票提供便利。而在街頭、在社區、在社交群組中,討論選情、投票意向成了熱議的話題。
從街站的競選旗海,到各界名人的積極呼籲;從參選人公布的政綱口號,到「首投族」的殷切關注;從媒體的報道和評論,到遠在外地港人的回港投票安排,這些都匯聚成推動港人「投入選舉 共創未來」的新氣象。
立會選舉提名期所展現出的顯著特徵,背後是新選制之下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與公平競爭性的制度優勢的體現,更是港人對優質民主實踐的高度認同,有助推動選出歷史最高水平一屆立法會。正如「港澳平」文章所指出,面對新階段新形勢,廣大選民一定會本着對整體利益和切身利益高度負責的精神,積極參與選舉投票,為香港、為國家,也為自己、為家庭、為下一代作出認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