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京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聽取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監察法草案的說明、國務院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中新社
【大公報訊】據中新社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13日在《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場深刻變革》的署名文章,闡述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具有「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核心問題」「改革範圍的全面性是突出特點」「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改革的設計體現了科學性」「改革的成果要法定化」等鮮明特徵。
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深化機構改革作出重要部署,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研究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問題並作出決定。決定明確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場深刻變革」。
改革具歷史和現實必然性
文章說,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按照黨的十九大的戰略部署,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歷史和現實必然性。
文章還指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任務艱巨複雜,組織實施難度大。我們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正確改革方向,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來,統一到黨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上來,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握好改革發展穩定關係,堅定信心,抓住機遇,有重點地解決階段性突出矛盾,把工作做深做細,不折不扣把深化機構改革的要求落到實處。
闡述改革五個鮮明特徵
在「準確把握這場深刻變革的鮮明特徵」部分中,文章指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核心問題。決定明確提出,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領導,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首要任務。為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一是建立健全黨對重大工作的領導體制機制,二是強化黨的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的領導地位,三是更好發揮黨的職能部門作用,四是統籌設置黨政機構,五是推進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和國家監察體制改革。
文章指出,改革範圍的全面性是突出特點。與以往機構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機構和行政體制不同,這次機構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黨、政府、人大、政協、司法、群團、社會組織、事業單位、跨軍地,中央和地方各層級機構。除完善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制度外,一是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二是統籌黨政軍群機構改革,三是合理設置地方機構。
文章說,改革的深度具有革命性。這次改革之所以具有革命性,就在於不迴避權力和利益調整,而是要對現有的傳統既得利益進行整合,重塑新的利益格局。
文章表示,改革的設計體現了科學性。科學性是關係到整個改革方案是否符合實際需要、是否符合客觀規律,從而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針對中國機構編制科學化相對滯後,一些領域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決定堅持優化協同高效原則,強調必須優化黨和國家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
文章指出,改革的成果要法定化。決定指出,機構編制法定化是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保障。針對中國機構編制規範化、法定化相對滯後,機構編制管理方式有待改進等問題,決定明確要求推進機構編制法定化。要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加快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