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寶峰北京報道: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全國兩會上,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將審議憲法修正案與監察法草案,監察體制改革將再迎里程碑。27日,作為改革首批試點之一,北京市監察委首次向外媒開放。北京市紀委書記、北京市監察委主任張碩輔(圓圖)在介紹情況時表示,監察委成立後,反腐敗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2017年1月20日,北京市監察委成立,4月19日前各區監察委亦全部建成,其間北京市檢察院及四個分院和各區檢察院相關部門772名幹部轉隸到市區兩級監委。張碩輔表示,北京市監察委成立後,實現了由監督「狹義政府」到監督「廣義政府」的轉變。改革後,北京市監察對象達到99.7萬人,較改革前增加78.7萬人。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初步建立,實現對行使公權力公職人員的監察全覆蓋。
張碩輔表示,監察委成立後,問題線索處置及紀律處分件次明顯增長,問責數量大幅提升。2017年,共處置問題線索12537件,同比增長45.8%,共問責53個黨組織和841名領導幹部。
去年處置問題線索增近半
統計數據還顯示,2017年,共立案3585件,同比增長11.5%,線索處置數、立案數、處分人數均創改革開放以來歷史新高。去年,共移送司法機關89人,其中留置68人。此外,去年國際追逃追贓工作亦取得歷史性突破,共追回在逃人員32名,阻止11名有外逃嫌疑的黨員幹部出境。張碩輔表示,監察委成立後,反腐敗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改革後,監察委一直探索運用留置和不經留置直接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兩種工作模式。對此張碩輔進一步說,留置是中國獨創的新措施,用它取代「兩規」(即「雙規」),是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懲治腐敗的重要舉措。同時,監察機關既非行政機關,也非司法機關,而是代表黨和國家行使監督權,因此反腐敗所涉重大職務犯罪不同於一般刑事犯罪,調查也不能等同於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