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去年11月,在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參展商中廣核展示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模型 資料圖片
美國財經媒體《市場觀察》22日援引國際能源機構數據稱,未來20年內,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核能生產國。目前,全球共約60個核電站在建,其中超過1/3在中國。世界核能協會相關負責人近日亦公開表示,東南亞、中東、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電力需求快速增長,而英美等國核電廠面臨老化淘汰的情況,中國有技術和實力把握住這些國家的核電發展機遇,中國應該加快核電「走出去」步伐。/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北京報道
在21日於倫敦舉行的國際石油周會議上,國際能源署執行董事法提赫.比羅爾指出,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一直是核能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但目前存在兩種趨勢威脅到美國的頭號地位:核能容量增加極少、現有電廠壽命無法延長。他還表示,歐洲亦是如此,主要核能國法國近年來核能產量急劇下降。
全球在建核電站約60個
比羅爾同時指出,中國經濟恢復強勁。目前,全球共約60個核電站在建,其中超過1/3在中國。中國正在成長,我們很快就會看到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核電國家。比羅爾預計,到203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最大核能國。他還認為「新的中國能源政策意味着全球能源市場的新階段。」
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統計,截至2015年底,中國在役、在建核電機組就達到54台,分布在浙粵蘇等沿海8省區、13個核電基地。其中在役機組28台,裝機容量2643萬千瓦,年發電量1689億千瓦時,位居世界第四;在建26台,裝機容量2913萬千瓦,佔世界在建核電機組1/3。
近年來,中國核電發展勢頭強勁,核能將成為支撐中國未來發展的主力能源之一。僅2017年,中國核能發展就迎來多個里程碑事件:陽江核電4號、福清核電4號兩台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行;田灣核電3號機組首次併網成功;華龍一號首堆福清核電5號機組實現穹頂吊裝,第二台蒸汽發生器順利就位,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半轉速汽輪發電機研製成功並達國際先進水平。
核能將成中國主力能源
今年1月1日起,《核安全法》正式實施,自此中國核事業發展邁入法治化新階段,不僅核能可持續發展獲得法律保障,亦為推動中國核能「走出去」提供新的助力。此外,隨着「一帶一路」倡議的加速推進,中國核能「走出去」亦迎來新的機遇期。
世界核能協會中國區總監弗朗索瓦.莫林近日亦表示,東南亞、中東、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電力需求快速增長,而英美等國核電廠面臨老化淘汰的情況,中國有技術和實力把握住這些國家的核電發展機遇,中國核電應該加快「走出去」步伐,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是應該努力發掘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