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興龍在介紹真機智能配送機器人\受訪者供圖
在無人駕駛風潮下,無人配送成為了資本最新青睞的投資藍海。29歲的「極客」港青李興龍一舉搶佔風口,於2016年在中關村與學長聯合始創中國首家無人配送機器人公司「真機智能」,專註解決高校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儘管面臨阿里、京東、亞馬遜、聯邦快遞等巨頭「夾擊」,但他毫不畏懼,「無人配送入門門檻比較高,就算我們的模式被複製了,我們依然有技術領先的優勢。」目前,公司第三代產品「真機小黃馬」,將在內地20所高校內推廣,並與多家物流公司簽署了合作意向。\大公報記者 周 琳
\&
李興龍動輒援引數據,講話極有邏輯,身上有着典型IT男的特質。從小就對技術着迷的他樂於鼓搗一些小產品出來,「比如在房間裏做一個裝置,媽媽一推門音樂就會響起來。」他笑說。
已完成天使輪融資
在取得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專業學士學位後,李興龍又赴英國獲得倫敦帝國理工創新企業管理碩士。在留學期間,他結識了同窗學長,前阿里巴巴「瓦力超級大腦」項目負責人劉智勇,兩人看準了內地無人配送的巨大市場,一拍即合回國創業。憑藉在機器人領域的技術經驗,創始團隊用三個月時間完成了第一代無人車原型,成為了中國第一家對標美國Starship的無人配送機器人公司,並已完成了黑馬基金投資的天使輪融資。
機器人做物流,是一個必然趨勢。而現在,切入的最好時間點已經到來。僅去年,內地智能物流市場規模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到2025年有望超過萬億元。
在北京中關村智造大街「真機智能」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一台第三代無人配送機器人「真機小黃馬」。它是一輛高不到一米的黃色六輪小車,前後雙門分箱可以取快遞。機器人內部安裝有CPU、GPU、3D傳感器、攝像頭等精密儀器。通過團隊自主研發的導航技術,機器人可通過激光雷達和視覺算法,理解環境、構建地圖,實時規劃路徑。
「現在很多小區是封閉的,快遞小哥無法進入,以後就可以通過手機APP遙控快遞從服務點運送到樓下。」李興龍認為,未來的願景還是用機器人輔助快遞員而非取代。
成本僅人工四分之一
此外,團隊的創新之處還在於通過六輪結構保證了快遞機器人的行駛穩定性,能夠在載重情況下順利通過各種路況,因而物流的成本可降低至人工的四分之一。
談及為何選擇北上創業,李興龍表示,在中關村接觸到的很多單位、高校、包括科創公司都在大力推動創新,深感內地濃厚的「雙創」氣氛。他也希望能把在內地的創業經驗帶回香港,反哺香港的物流市場。
李興龍的微信簽名上寫道,「預測未來的唯一方式是創造未來」,在採訪中談及創業,他說的最多的話是「我們是做未來的」。通過一年多的創業,李興龍對未來的路看得更為透徹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