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潘建偉及團隊堅信,中國科學家也一定能做出開創性的成果 資料圖片
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日前公布2017年度全球十大科學人物,中國物理學家潘建偉院士入選,並被稱為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獎後接受大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依照國家對量子科技在「十三五」期間的整體部署,希望通過10至15年的努力,推動量子保密通信在國防、政務、金融等領域廣泛應用,全面服務於國家信息安全。/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
《自然》將潘建偉評為年度十大科學人物,稱他是「讓量子通信馳騁於天地之間的物理學家」,認為在他的帶領下,中國成為了遠距離量子通信技術的全球領導者。通過中國發射的全球首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潘建偉團隊在2017年實現了多項世界領先的量子通信技術突破。
前瞻締造開創性成果
「科技創新要敢於擔當、敢為人先」。潘建偉向大公報表示,當初提出衛星量子通信的構想時,常常被人問及:「美國有沒有在做?」「歐洲的情況怎麼樣?」潘建偉及團隊堅信,中國的科技創新一定不能僅滿足於跟蹤和模仿,中國科學家也一定能做出開創性的成果。中國科學院以前瞻的態度,支持潘建偉開展這樣一項國際上未有先例的原創研究,並且迅速決策,統籌相關優勢研究力量開展協同攻關,這令中國可以率先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了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國際引領。
對於此次入選全球十大科學人物,潘建偉說,最大的感觸是中國將科技創新擺在了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對科技的支持到達前所未有高度。中國正在實施國家創新驅動戰略,中國科技工作者立足國內也一樣能夠做出很好的工作,為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中國的科技發展整體上正處在從跟隨、並跑到領跑的新局面,要想實現在更多領域的領跑,還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更多地發揮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的精神。
冀實現量子導航技術
談及未來在量子科學上的規劃和部署,潘建偉表示,希望通過10至15年的努力,在量子通信方面,實現天地一體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並且與經典通信網絡無縫銜接,推動量子保密通信在國防、政務、金融等領域廣泛應用,全面服務於國家信息安全。在量子計算與模擬方面,實現100個以上量子比特的相干操縱,對特定問題的處理能力全面超越經典超級計算機,並應用於解決若干新能源、新材料的機制等重大問題,指導相關產業。在量子精密測量方面,實現高精度的量子導航技術,滿足國家安全重大需求,突破若干量子靈敏探測技術,應用於科學研究、環境監測、醫學檢驗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