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小提琴家寧峰:「在音樂裏再年輕一遍」

時間:2025-07-05 05:02:00來源:大公报

  左圖:新加坡與香港青年交響樂團合奏巴赫《D小調觸技曲及賦格曲》。右上圖:寧峰在演出中充滿激情。右下圖:寧峰(左起)與陳康明表示,被青年樂手對音樂的熱愛所打動。

  國際知名小提琴家寧峰攜手新加坡國家青年交響樂團及指揮陳康明,於近日展開三城巡演。巡演首站於澳門啟程,由新加坡國家青年交響樂團與澳門青年交響樂團聯合演出;隨後移師深圳,6月30日於香港演藝學院區永熙音樂廳舉行壓軸演出,與香港青年交響樂團一同獻演,展現不同地區青年音樂家的才華與激情。對於這段經歷,寧峰笑說,青年樂手對音樂的熱愛純粹而真摯,讓他也想「在這個氛圍裏,再年輕一遍」。在他看來,這場巡演不僅是一場音樂的盛宴,更是一段跨越地域、凝聚友誼的珍貴相遇。/大公報記者 郭悅盈(文、圖)

  音樂會由《心鄉回響曲》(Echoes from the Heartland)揭開序幕,由新加坡青年交響樂團演出,亦是該作品的中國首演。曲目融合馬來傳統音樂、南印度卡納提克音樂,甚至穿插了70年代的新加坡華語流行音樂元素。「作曲家對印度音樂有很深的造詣。」陳康明分享稱,「其實他寫的節奏非常複雜,但聽起來很流暢,這才是最難的。樂團的年輕人能拉得這麼整齊,我覺得是奇跡。」寧峰亦笑言:「就像做菜,我們吃的時候覺得好吃,但做出來要幾十道工序。」

  看似一氣呵成的演出背後,其實充滿調整與挑戰。三地演出場地各異,每場演出前,指揮與樂隊都需根據音響效果微調速度與聲部比例。「比如管樂的聲音在某些音樂廳會傳得特別遠,那我們就要讓管樂收一點,避免蓋住弦樂。」寧峰直言,「還有混響太大的場地就不能拉太快,不然音效會糊。」這些調整雖小,卻是演出能否成功的關鍵。「我們每天都在變,但也每天都在學,這才是making music。」陳康明說。

  緊接《心鄉回響曲》後的是全場重頭戲——蕭斯達高維契的《升C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由寧峰擔任獨奏。這首作品對於寧峰與陳康明來說,早已是等待多年的心願。「我們十幾年前就想演這首,但怕沒人來聽。」陳康明笑說,「曾有人建議我們換一首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但我們沒有答應。」寧峰補充道:「這是蕭斯達高維契晚年的作品,帶有他很多身心壓力的痕跡。它較冷門,開頭曲風較為『暗黑』,但音樂深度極高,值得推廣。」記者現場觀演時發現,這部作品技巧難度較高,包含許多強弱變化,亦非常考驗獨奏者與樂團間的配合。寧峰在演出中充滿激情,甚至因用力過猛拉斷了一根弓毛。

  協奏曲的排練時間雖然有限,但年輕樂手的投入與熱情出乎寧峰意料。「我以前和不少職業樂團演奏過這首,但這次與青年的合作反而讓我感動得更多。」他坦言,「尤其是有個中提琴聲部的小男孩,在排練間隙時拉起了小提琴獨奏部分的旋律,這種熱情在職業團是很少出現的。」這段合作不只是音樂演出,更像是一場代際交流的心靈碰撞。「他們的表現真的讓我有一種啟發,很多時候我們太習慣規矩,但這些年輕人提醒我們什麼是最純粹的音樂熱愛。」

  如果說蕭斯達高維契的《升C小調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展現的是技巧與深度的極致,那麼下半場的德伏扎克《D大調第六交響曲》則帶來了另一種溫暖的共鳴。而其中令人十分難忘的一幕,當屬寧峰坐進樂團第二小提琴聲部裏,化身「二提手」與年輕音樂家們一同演奏的驚喜時刻──這也是整個巡演中,僅香港站才有的特別安排,甚至是樂團成員本身也對此並無提前知曉。

  「我希望自己能年輕一點。」寧峰笑說,「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太純粹了,我也想在這個氛圍裏,再年輕一遍。我下半場拉的這段也不加錢,就是單純想和他們一起感受音樂。」對他而言,這並非臨場衝動,而是一場深思熟慮的選擇。「上半場作為獨奏壓力很大,但下半場反而是一種純粹的享受。」這個舉動讓不少觀眾與樂團成員都感到驚喜,現場不少人在看見寧峰入座時歡呼雀躍。

  演出最後,由新加坡與香港青年交響樂團合奏巴赫《D小調觸技曲及賦格曲》。曲目開始前,陳康明發表感言,回憶自己音樂旅程的種子正是在香港演藝學院播下,如今再度回到起點,帶着兩地青年樂手進行合奏。「我們不是來培養下一個Chloe Chua(著名小提琴家),而是希望透過這些相遇,建立起純粹的友誼與聯結。」他說,「這些在青春時期建立的連結,會維持一輩子,這是音樂給我們最珍貴的東西。」對此,寧峰在演後訪問時表示:「這些年輕人沒有雜念,只有對生活和音樂的熱愛,這點讓人感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