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台青登陸逐夢 飲頭啖湯

時間:2017-11-21 03:16:41來源:大公網

  圖: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教授高嘉駿在實驗室與學生討論問題/蘇榕蓉攝

  「媽媽去媽祖廟求的一支籤改變了我的命運。」44歲的高嘉駿回憶起當年到大陸念醫,以受惠大陸政策,成為第一個被大陸事業單位聘用的台灣人這段難忘經歷時,不忘給媽媽「記上一功」。媽媽求得的籤說「去大陸發展將會順利」,而高嘉駿也早在服兵役時因生病而對中醫產生了強烈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二十年後,他如今已是福建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實現自己人生夢想,懸壺濟世,救死扶傷。/大公報記者 蘇榕蓉

  1997年高嘉駿剛剛在島內服完兵役,希望去大陸念中醫,但媽媽卻堅持要他去英國學習法律,將來留在英國。兩人僵持不下,母親只好去媽祖廟求籤問卜。說來也怪,母親誠心誠意地求問「高嘉駿去英國是否順利」,抽籤擲笅一共做了18次才求到一根籤,解出來的籤文卻說去英國是「站在別人的土地上」,對嘉駿並不好。相反,求問「到大陸發展如何」,只求了一次就求到了籤。而且籤文說「去大陸非常好」,「會有貴人相助」。

  中醫療效不輸西醫

  其實,與其說媽祖廟的一支籤改變了高嘉駿的人生軌跡,倒不如說是他服兵役時的一段往事決定了其人生志向。那是在一次軍事訓練中,他突然發高燒,在將近40℃的高溫中不斷發抖,一天腹瀉十多次。而一位中醫只用了一小包「藿香正氣散」,就讓高嘉駿在一天內恢復正常。這位中醫的一句告誡,讓他至今記憶猶新:「中醫治病只要對症,它的療效絕對不輸給西醫。」這件事引起了高嘉駿對中醫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也使他最終說服了母親。

  雖然祖籍山東,但父親這一代因為戰爭已舉家遷徙到台灣,在島內土生土長的高嘉駿對大陸一無所知。1996年的一個清晨,他從台灣南投出發,坐巴士到台中,再從台中搭飛機到香港轉機,到達福州機場時天色已晚。「到處黑漆漆的一片,一點亮光都沒有。」高嘉駿說,他在學校附近攔了一輛的士,想看看福州的夜景,車一直開到市中心的五一廣場才有了一點光亮。

  學中醫雖是高嘉駿的志趣,但要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仍須下一番苦功。他說,「剛開始學針灸時,我入了迷,看到什麼都想扎:先在紗布包緊的棉花上扎,然後是席夢思,到後來,床靠背上的軟墊上都扎滿了針。然後往自己身上扎,還扎出了血。」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時間的刻苦練習,高嘉駿終於學有所成。2002年,他從福建中醫學院畢業後繼續去北京中醫藥大學深造。其間,他師從被稱為「黃帝內經掌門人」的著名中醫學者王洪圖教授,並獲得博士學位。

  受惠大陸政策獲聘用

  正當高嘉駿在大陸尋找「用武之地」時,2009年5月國務院通過加快海西經濟區意見,鼓勵福建省在對台交流合作方便先行先試。高嘉駿於是在同年7月成為了第一個被大陸事業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聘用的台灣人。從教7年來,高嘉駿教了上千個學生,如今已晉升為副教授,2015年還獲得了教師證。「這一教學許可證原本只發給大陸教師,現在也發給我們,真正是把我們當成自己人了。」成為大陸事業單位「體制內人」的高嘉駿,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定、崗位分配方面,都和大陸的同事一樣。

  高嘉駿說,他之所以能成為大陸高校「體制內人」,得益於福建省出台的一項政策──福建省委組織部、省公務員局、省台辦等九部門於2010年4月出台的「68號文」,規定台灣地區具有博士學位或專業技術的人員,可到福建省內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事業擔任中高級管理職務。這個政策讓高嘉駿受惠不小。同年買房時,他享受了和大陸人一樣的貸款利率,2014年換車時亦是如此。在大陸受到禮遇,回到台灣卻遭歧視。高嘉駿雖然在大陸取得博士學位,但回台辦戶口時卻只能寫高中畢業,「在大陸取得的醫師資格證回台無法用,而在台取得的醫師資格證卻可在大陸行醫,這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大陸方面的胸襟。」

  高嘉駿覺得自己比在大陸的不少台灣人幸運,一定程度上是受惠於福建處於改革開放的前沿,當地官方和百姓的包容消弭了族群意識概念,「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談及未來發展,高嘉駿並沒有想太多。他說自己像是一個賭徒,把注下在了兩岸的開放合作上。而正是有像他這樣的「賭徒」成功故事,才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台灣人來大陸尋找他們的人生價值。「我見證了大陸這二十幾年的風起雲湧和飛速發展,我賭,未來在大陸發展的潛力更大。」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