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位置,習近平總書記更強調「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他並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一屆中央如此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背後是深沉民生情懷。
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社會經濟取得巨大成就,但資源環境也付出了沉重代價。當江河不再清澈,當霧霾遮蔽了藍天、當森林不再繁茂,這種以健康和生命為代價的發展已無法持續。面對民眾對於清新空氣、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等生態產品的迫切需求,新一屆中央直面生態環境壓力挑戰,勇於攻堅克難積極作為,採取多項舉措鐵腕治污,全力推進深層次、全方位生態文明變革。
五年中,《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陸續出台,被稱為「史上最嚴」新環保法開始實施,嚴厲打擊環境違法犯罪。同時,生態環保執法監管力度空前。壓減燃煤、淘汰黃標車(指污染物排放達不到「國Ⅰ」標準的汽油車和達不到「國Ⅲ」標準的柴油車)、整治排放不達標企業,啟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系列環保重拳雷霆出擊,久違的綠水青山開始回歸。據統計,2013年到2016年,全國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從3個增加到84個;2016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全國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中國正在推進的這場深刻生態文明變革,不僅將改變中國,也將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記者 王 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