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7年3月,石獅祥芝鎮志願者到海灘收集垃圾\受訪者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何德花福州報道:「昨天早上四、五點,就接到賣地溝油、死豬肉的舉報電話了,我就騎着電動車去街上巡查了。」把環保作為「老有所樂」的85歲老人林堅釗開始一天生活。
2013年,林堅釗退休回到家鄉福建福州閩侯青口鎮青圃村頤養天年,他發現,曾經青山綠水、空氣新鮮的老家,到處污水橫流,瀰漫着豬糞和雞屎味道。「村裏遍布大大小小一百多個養豬場、養雞場,還有煉油廠,他們的污水直排村裏飲用水源——清潭溪。」林堅釗自此走上環保之路。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方垂宏稱,兩年多來環保協會與志願者、各級官員、專家、媒體等多方努力,讓青圃污染問題從激烈對抗矛盾變成合力解決局面。青圃村清潭溪最終匯流入福建最大的河流——閩江。方垂弘表示,青圃治理水污染成功經驗,是美麗鄉村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典型案例,可以複製。「陸上生態好了,海洋生態自然會好。」
民間淨灘一呼百應
2013年起,方垂弘在各大高校推動「淨灘生態工作假期」活動,招募培養海洋保護義工,首次在廈門集美大學組織一百多人到集美大橋下檢海漂垃圾。2015年元旦,全國海洋環保組織在深圳成立中國淨灘網絡聯盟,集美大學這個義工組織迅速升級,啟動民間淨灘科研項目,開始定點定期測量海灘,把區域內的垃圾定點分類、稱重,形成區域性海漂垃圾情況數據,提交給官方及科研機構作相關決策參考依據。泉州石獅祥芝鎮從2014年7月至今發動淨灘活動500多場,參與志願者數千人,清理海灘垃圾700餘噸。
《2016中國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公報》顯示,國家控制近岸海域監測站點由「十二五」時期的301個增加到419個,全面覆蓋中國四大海區近岸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