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無人機鏡頭下的閩江沿岸「福州藍」\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何德花福州報道:「在朋友圈曬藍天引來無數點讚,我就特別高興,為『福州藍』自豪。」家住福州白馬河畔的張錦玉退休後,每晚都和夥伴們在河邊跳廣場舞。儘管在福建生活三十多年,但對老家甘肅的那片天空依然關心。「我哥學會用微信後,也常拍照片給我看,還和我比誰天更藍。」
「給藍天點讚,就是給鐵腕治理藍天點讚。」福建泉州石獅市民蔡建霖說。石獅是亞洲最大服裝城,印染企業大多使用燃煤蒸汽鍋爐和燃煤導熱油爐,空氣污染嚴重。「以前天天都灰蒙蒙的,宿舍、窗戶都不敢打開,一年四季都不開的。」老家在河南的石獅祥鴻紡織公司副總經理張學禮說起六、七年前這裏的情景時一臉嫌棄。
石獅市燃煤爐全面淘汰
2011年底,石獅市大堡、伍堡、錦尚三大印染集控區依託石獅熱電、鴻山熱電等熱源企業實現「集中供熱全覆蓋」,62家企業111台燃煤蒸汽鍋爐全部淘汰。2012年初,石獅市環保局發起清潔能源替代技術課題攻關,祥鴻紡織公司成首家試點企業,在定型作業方面實現「中溫中壓蒸汽」替代「燃煤導熱油爐」。所謂定型指布料經過染色烘乾後必須進入攝氏160度以上的定型階段,然後再度冷卻,此一工序令布料較不易變形。
新科技新技術的運用,一舉終結石獅三大印染集控區印染企業百多根煙囱「家家點火、戶戶冒煙」的「燒煤時代」。不僅「又能看到藍天了」,生產紡織面料每平方米成本平均降低0.02元到0.03元。這一成功經驗吸引浙江、四川、安徽等省相關業者前來取經。在福州,環境大氣超級站、空氣質量微型站、污染源自動監測監控系統、環保巡查無人機成為城市管理者守護「福州藍」的「四大利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在監測的338個城市中,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佔24.9%,比前年提高3.3個百分點,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比前年下降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