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王文超、張欣、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從左至右)在強磁場科學中心\新華社
從2009年8月開始,陸續有8個哈佛博士後來到風景秀麗的科研聖地─合肥科學島,組成中國科學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生命科學部的核心科研團隊,並按個人學科優勢形成完整學術鏈。當問及回國的感受,8位歸國哈佛博士後說出了共同的心聲:「回國是眾心所向,選擇合肥是正確之舉」。
8位博士後中,王俊峰1995年出國深造。2007年,在美國已經學習工作了十幾年的他,走到了職業發展的十字路口,繼續留美還是回國成為他一度的困惑。「當時回國的人還不是很多,畢竟在美國的科研條件比國內好。後來聽說國家要建設強磁場實驗室,當時非常振奮,就決定回國發展。」王俊峰說。
王俊峰說的強磁場實驗室,就是目前的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是「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雖然當時裝置還沒有開始建設,但王俊峰很快回國進行了考察。「一來就覺得科學島的環境非常好,適合搞科研,再加上島上領導和同事的關切支持,就決定選擇了這裏。」王俊峰說。2009年,王俊峰踏上了回國的飛機,成為8位博士後中來到科學島的第一人。
回國之前,王俊峰和其他幾位博士後都是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工作站的同事。來到科學島後,他一邊不斷向以前的同事介紹他在國內的情況,一邊開始組建自己的科研團隊,劉青松等人自然成為了他「獵取」的對象。「因為王俊峰,我來這訪問,看到的和聽到的一樣好,所以我也回來了。」現為生命科學部副主任的劉青松說。劉青松歸來不久,他從南開大學本科時代起就牽手同行的妻子劉靜也來到了科學島。隨後,張鈉回國,王文超、張欣夫婦及林文楚也陸續到達。2016年,長期經受其他7位歸國同事「誘惑」的任濤,最終下定決心來到了合肥,成為8位博士後中最後一個來到科學島的人。
「各顯神通」建完整學術鏈
8位哈佛博士後都有着相對明確的科研方向:王俊峰、張鈉主攻分子層面的研究,張欣主攻細胞結構,林文楚主攻動物和組織,劉青松、劉靜、王文超、任濤則主攻藥物學研究,從分子到細胞、到組織、動物,再到藥物研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術鏈,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一流的科研條件和團隊,讓哈佛博士後們擦出了更多的火花。其中,王俊峰課題組和國內其他專家合作獲得的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雜誌上發表,產生了很大影響。劉青松團隊致力於強磁場裝置下的藥學研究,在前列腺癌和淋巴癌等癌症的抑制劑研究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成立的兩個產業化公司已經取得年銷售幾千萬元的業績。 (合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