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系統
大公網訊(記者 帥誠 廣州報道)16日,在九寨溝地震過去一周后,記者探訪廣東省地震局,體驗了廣東地震數據處理中震後10秒發送預警的實時演示,此外,地震災害創新平台還提供自主網上查詢住宅抗震性,在粵港人可了解在內地房產的抗震能力及就近的避難所。地震科普館的模型
廣東省地震應急與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壽清介紹,廣東省地震局打造的地震安全創新服務平台可以進行地震實時速報,在廣東省內發生地震後,通過分布在全省境內的各個監測站,可以在10秒內發出地震預警,以震中為原點,周邊不同城市均會獲得地震波達到的時間預測。
科普館展示的多台地震儀器
在參觀平台時,工作人員現場模擬了一次廣東河源水庫的地震發生,通過監控系統,記者可以看到地震波擴散的預測動態圖,以及地震波到達各個城市的倒計時,在地震發生後10秒內,廣東省地震局的預警系統第一時間響起,並將預警信息聯網發送給各地區。「現在最大的遺憾是,每當地震發生時,距離震中近的地區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逃生,而距離震中100km意外的地區時間充分,但受到的影響也較小。」何壽清坦言。
廣東省地震應急與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壽清
在地震安全創新服務平台中,記者還看到有一欄名為建築房屋抗震能力即時簡易評估的功能,據工作人員介紹,只要民眾登錄網站或下載平台app后,就可根據指引檢測自己住宅的抗震性。在演示中記者看到,民眾可通過地圖選點自己住宅所在位置,再選擇住宅建築結構、樓層、房屋建築材料等信息,系統根據這些信息自動測算出房屋的抗震能力。「這意味着在廣東居住的港澳人士也可以及時了解到住宅的抗震安全性,系統內還提供了就近避難所查詢功能,讓民眾第一時間選擇最佳逃生場所、」工作人員介紹。VR體驗地震
在廣東省地震局的科普館記者還看到,現場展示了多台來自前蘇聯、歐美及我國不同時代的地震儀,其中包括一台我國古代張衡設計的地震儀復原模型。為了加強民眾對地震災害及逃生知識的直觀感受,科普館內還設有VR體驗設備,記者戴上VR眼鏡后,身臨其境在一個地震中的房間內,在地震放生時,需操作手柄躲在桌底,等地震結束後還可選擇外出逃生。另外,科普館還專門設計了讓青少年感受地震及問答知識的互動遊戲,參與者可以選擇經歷不同場景下的地震,並通過不同方式逃生了解求生知識。地震安全創新服務平台實時演示地震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