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網絡平台革新藥材交易模式

時間:2017-08-09 03:16:43來源:大公網

  圖:甘肅江能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負責人(左一)接受採訪/大公報記者劉俊海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鄒長婷、黎悅知隴西報道:7月30日,一眾「范長江行動」學子到訪位於甘肅隴西縣的江能首陽中藥材交易市場。據悉,該交易市場佔地逾10萬平方米,目前有500家藥材批發商進駐,出售黃芪、黨參、當歸為主,在旺季時期的每天交易量高達1200-1600噸。為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藍圖,交易市場正建立「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一改傳統的交易模式,銳意把中藥材交易數字化,實行O2O電商模式。

  傳統的藥材交易需要批發商每天把貨辦及藥材運到市場,倘若批發商無法完全出售藥材,便要把藥材運走,浪費大量人力資源和時間。交易市場負責人常寶平介紹:「我們通過依託互聯網、中藥材產業、現代物流以及金融產業等,我們以後將會把中藥材產業從傳統的交易模式,進化為數字化交易模式。」

  他補充:「我們建立了一個甘肅中藥材交易平台,在2017年2月拿到甘肅省政府的批文。這個平台其實就是一個電子商城,相當於淘寶、天貓,但是我們這個平台有上游、下游兩種客戶:上遊客戶掛單、下遊客戶採購,在平台上進行系統自動的交易。」

  數碼化利於作大數據分析

  交易市場建立網上交易平台,方便批發商記錄買賣紀錄,查看藥材貨存量,讓批發商無需搬運大量藥材到市場,節省貨運成本。交易情況數碼化,亦有利進行大數據分析,以便預測未來銷售情況。

  市場內除了出售藥材到全國各省,更遠銷至東南亞市場,如泰國、越南和新加坡。常先生表示:「我們十大中藥交易品種,全部在東南亞國家外銷。」他展望中藥材平台未來能夠做出成績,然後能受惠於「一帶一路」,讓甘肅中藥材「走出國門」。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