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大學生支教團組織裴寨村小朋友唱誦《三字經》/實習記者花豫湘攝
裴寨社區村民張貴先曾是裴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她一頭棕色長髮,戴金耳飾,氣色很好,完全看不出已經62歲了。談及當初裴村新房建成分鑰匙的場景,張貴先仍然難掩喜悅之情。「裴春亮給我們蓋房子一分錢都沒要!我是親自去領鑰匙的,整個廣場上站滿了村裏的人!」若不是親身經歷,張貴先很難相信這是真事。
行走在裴寨社區,路邊避暑的小亭子裏,老村的蔬菜大棚裏,新村寬闊的廣場上,整潔的裴寨村史館中……處處都能看到村民們幸福真誠的笑容。
事實上,裴寨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後,成了遠近聞名的富村,有許多外村甚至外地的年輕女孩願意嫁到這裏來。村中史館的一位工作人員便是如此,她幾年前由外地嫁到村裏來,如今和丈夫都在村中工作,育有一兒一女。聊到她眼中的裴春亮,除了眾所周知、人人褒獎的無私奉獻等精神外,她還特意提到裴春亮生活中的簡樸和工作上的認真嚴格,「有時去村民家吃飯就是一碗麵條這樣的粗茶淡飯,平時來一碗清素的南瓜面,即可當作午餐。這在當今社會的官場上着實不多見」。工作中,他對員工要求極高,如有哪位員工做得不好,他會一對一地指導說明,事無巨細。
裴春亮很重視社區的教育問題,連續八年邀請大學生支教團來加強村裏幼兒、小學生的學習。來自河南師範大學的志願者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昨天裴書記見到我們跟我們講,他不僅是為了讓裴寨的小孩子能夠更多的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孩子們)10年、20年後走上社會要想生活得非常不錯,就要從小抓起。」
在一旁的小朋友聽到我們在說裴春亮,湊過來驕傲地說:「我們都叫他春亮爺爺,他去過我家吃飯。」
(實習記者 鄭琪、周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