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進資歷互通 助力國家人才「走出去」
你認為香港應該如何善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扮演好「超級聯繫人」以及「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以促進自身經濟的同時,服務國家所需?
❶鄧家彪:打造九龍東成創科中心
「一國兩制」下,香港可以參加國際組織,包括WTO等。香港的年輕人可以走向更加廣大寬闊的國際平台。「十四五」規劃中香港肩負建設「八大中心」任務,當中九龍東具發展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以及創科中心的條件。
❷張培剛:搭建更多創業孵化基地
香港要以自身優勢服務國家所需。東九龍文化中心作為本土藝術平台,為推動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供了優質土壤。九龍東基建配套設施完善,有不少青年創業團隊在此落腳,需要搭建更多創業孵化基地,對接內地市場,協助他們融入大灣區以及國家發展大局。
❸顏汶羽:將港教育培訓體系帶進內地
「一國兩制」在香港已經實行多年,香港具備獨特優勢,包括與國際接軌,同時市民熟悉國情與中華文化,並有完善的教育體系。要思考如何將香港教育培訓體系帶到內地,促進兩地資歷互通,助力國家的人才將香港作為走向國際的橋樑。
❹陳進雄:通過金融法律迎來機遇
「一國兩制」的優勢包括普通法和高度發達金融市場,由於雄厚的發展基礎以及高度發達的金融系統,香港具有不可取代性。在香港可以接觸到更多機遇,作為橋樑和窗口角色,與世界接軌。投資者想要進入中國市場,香港可以通過自身的金融法律、黃金市場等優勢,迎來更多新機遇。
❺梁思韻:航運業升級轉型提升質量
香港的優勢在於「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以航運業為例,航運中心的排名並不是單純靠貨櫃吞吐量,而是應該依靠升級轉型,提供高增值服務,提升服務質量。最重要的就是培養人才,政府應該提供更多政策支援。
提問環節:問題2
活化工廈 打造文化產業圈
文化藝術產業是香港的新興產業發展方向,你認為政府應該如何推動該產業發展,使其成為經濟新動力,並且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❶鄧家彪:實現IP化市場化運營
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只靠硬件設施,政府補貼,舉辦多場表演這樣「簡單粗暴」,而是應該形成生態,從業人員可以通過設計相關周邊產品,實現IP化、市場化運營,將其變為終身事業。
❷張培剛:打造廟宇文化品牌
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經濟,九龍東可以從兩方面下功夫。首先,東九龍文化中心作為本土地標以及文化發展旗艦平台,可以成為創意互助基地。其次,觀塘地區有超100間廟宇,廣受遊客歡迎,可以進一步打造廟宇文化品牌,向世界展現中華文化底蘊。
❸顏汶羽:需解決場地預約難問題
要發展文化產業,有三個要注意的問題:場地、人才、觀眾。預約場地困難重重將成為發展文化產業的困局。而海外人才想要來港表演並不容易,文化藝術專才無法透過現有人才引進體系進入。至於觀眾,香港有很好的觀眾基礎,許多演出一票難求,希望東九龍文化中心的第一場表演能夠成為香港文化產業再出發的新起點。
❹陳進雄:發展數碼文化娛樂產業
建議發展數碼文化娛樂產業,例如國產動畫《哪吒》、國產遊戲《黑悟空》,背後都需要大量人力參與製作以及宣傳。以香港目前的水平和發展基礎,發展相關產業仍有很大的空間。
❺梁思韻:推動政策扶持產業升級
九龍東的CBD需要重建,配合國家「十五五」規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工廈活化,打造文化產業圈。此舉需要完善的配套,扶持中小企,亦讓年輕人有創業的夢想。留意到不少文創公司在香港落戶,認為需要政策扶持,產業才能升級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