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裴寨社區的老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實習記者花豫湘攝
裴寨村一遊後,裴書記的故事讓筆者深深折服。他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幫助裴寨村以及周邊村落富有起來。這不禁使筆者想到,若香港市民能學習裴春亮的高尚品格,或許香港某些一直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能見曙光。
香港目前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財富分配不均。有能力有本錢的人賺越來越多的錢,弱勢人士只能以微薄的薪水在物價高昂的香港求存,結果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貧富差距一直未能收窄。有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貧富差距導致問題叢生,使部分反對派乘虛而入,讓社會矛盾愈走愈深。
有錢人更要做「值錢的人」
而裴春亮帶領村民脫貧的精神,正可以給今日的香港社會作為借鑑。
裴春亮說:「不能只做一個有錢人,更要做一個值錢的人。」他成為企業家後,不忘當年村中的恩情,先後出資1.8億元回饋村中,更在村中設廠,促進就業,帶領人們真正脫貧。而部分香港人還停留在「汰弱留強」的觀念,總是功利計算一切事務,缺乏社會責任感,更惶論要為這社會作貢獻。若香港人能多盡社會責任,或許去作些微薄的奉獻,對那些有需要的人而言,已是雪中送炭。
愛是一種氣氛,也是一種能被傳遞的力量。雖說從前的裴寨村處於貧困,但村民亦幫助處於困境的裴春亮。裴春亮長大後,反過來無償幫助村子及附近村落一起脫貧。筆者亦衷心希望這般偉大無私的精神能隨着香港傳媒學子的到來,跨越距離,帶到遠方的香港,甚至去到更遠的地方。
(實習記者 葉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