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南大陸第一峰、華東屋脊、武夷山主峰──黃崗山\大公報記者王逍攝
記者10日從江西鉛山縣委宣傳部獲悉,波蘭當地時間7月9日下午19時10分,武夷山邊界調整項目在第41屆聯合國教科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審議通過。至此,江西鉛山武夷山成功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是次武夷山(江西鉛山)成功申遺,有助進一步加強了遺產地自然價值的完整性,將大大加強對遺產地的保護。\大公報記者 王 逍
據了解,江西鉛山武夷山是全國第五個、江西省首個具有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地方。武夷山(江西鉛山)遺產提名地位於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武夷山脈北部,面積107.25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67.47平方公里),是江西省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部分。其中黃崗山位於鉛山縣武夷山鎮境內,是武夷山脈最高峰,也是整個華東六省一市地區的最高山峰,最高峰海拔2160.8米,為大陸東南第一峰,號稱「華東屋脊」、「武夷支柱」。
地處福建江西兩省交界
據悉,武夷山脈位於中國江西省、福建省兩省邊境,呈東北─西南走向,長約550千米,海拔1000米左右,是贛江、撫河、信江與閩江的分水嶺。武夷山擁有典型丹霞地貌,自秦漢以來,就為羽流禪家棲息之地,同時也是儒家學者倡道講學之地。
黃崗山成「武夷支柱」
武夷山是中國東南地區最傑出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也是大量古老孑遺植物、中國特有植物的避難所,1999年12月因滿足世界遺產的標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名錄》。但因行政區劃等原因,當年申報時僅以山脊線劃定提名地範圍,將位於福建省轄區內的武夷山南部劃為世界遺產提名地,位於江西省鉛山縣境內的武夷山北部劃為遺產地緩衝區。因而,此次武夷山遺產地邊界調整,則進一步加強了遺產地自然價值的完整性。
世界遺產委員會此前對武夷山的評價是:武夷山是一處被保存了12個多世紀的景觀。它擁有一系列優秀的考古遺址和遺跡,包括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漢城遺址、大量的寺廟和與公元11世紀產生的朱子理學相關的書院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