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香港馬會馬匹訓練場」項目建設6日起進入全面衝刺階段,預計今年9月交付使用,明年6月迎來首批馬匹。該項目佔地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建成後可同時容納1600匹賽馬訓練。而且將成為內地唯一具備舉辦國際馬術比賽條件的馬場類綜合體。\大公報記者方俊明廣州報道
廣州「香港馬會馬匹訓練場」項目位於從化區,曾是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馬術比賽場地,後被利用為十六屆亞洲運動會比賽場地,該項目在原有基礎上投資20億元進行擴建和配套設施升級改造,從原先的44公頃增加到148.56公頃。
項目擁超過50項專利
據中建八局廣州香港馬會項目經理胡傑介紹,該工程為現時內地首個擁有超過50項專利的大型項目,交付後將成為內地首個獲得國際認可的無疫區,首個最大規模、最高標準、擁有國際標準跑道、唯一具備舉辦國際馬術比賽條件的馬場類綜合體。
由於該項目是內地首個獲得國際認可的無疫區,因此被承建方明確為創建「綠色智慧工地」的重點示範項目,以此作為進軍此類馬場綜合體工程的扛鼎之作。6日,中國建築業協會綠色建造與施工分會專門組織了全國各地近百家建築單位、500多名建築同行前往觀摩。
記者跟隨觀摩團參觀了項目綠色節能辦公及生活區、智慧科技區、國際綠茵賽馬跑道等重點建設環節,了解到該項目在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無人機、機器人、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高新科技應用,綠色建造方面的創新性成果。
平整度誤差小於1厘米
胡傑說,該項目是內地唯一能進行國際性賽馬運動和馬術表演的場地,超大場地地線管線及平面布置管理難度大,建築功能多,且唯一性。而按照國際標準賽馬跑道驗收,要求精度高+20mm,線形和坡度變化複雜,人工與機械配合施工,無法滿足施工精度與進度,因此採用BIM技術並引入天寶「放樣機器人」和「精平儀」,按照BIM模型進行放樣及精平,極大地提高施工質量和進度。特別是,通過「放樣機器人」進行自動化場地平整,將正負誤差控制在1厘米之內,較國家標準足足提高一倍。
作為內地首個擁有國際標準設計的跑道,馬場建成後將擁有按照國際標準設計的草地跑道,佔地8.4萬平方米,長2600米,同時還設有泥地跑道兩條,分別長1780米、1600米;因此,跑道的排水、景觀灌溉、養護等備受考驗。胡傑稱,項目借鑒了海綿城市設計,雨水、人工湖水等將通過污水處理廠循環淨化使用。
中國建築業協會綠色建造與施工分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汪道金參觀後表示,承建方在綠色施工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其在施工工具化、標準化方面為建築行業樹立了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