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今年1月,華盛頓里根國家機場發生飛機相撞事件,圖為飛機殘骸出現在機場附近的波托馬克河上。\美聯社
【大公報訊】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關於今年1月29日華盛頓空難的最新調查披露,華盛頓里根國家機場的航班流量長期處於超負荷狀態,儘管機場空管人員多次發出安全警告,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遲遲沒有採取任何方式應對。
一架美國航空客機1月29日晚在里根國家機場附近與一架美軍「黑鷹」直升機相撞,兩架飛機上共67人全部遇難。當局尚未公布墜機的調查結果,但機場值班空管員承認,事發時里根國家機場正處於晚高峰,抵達航班以每兩分鐘一架的頻率持續降落。
根據空管通訊紀錄與調查結果,在當晚兩架飛機相撞前的18分鐘內,空管員共指揮了29架不同飛機的起降,其中某5分鐘時段內,他調度了兩條跑道上6架航班的起降,同時還與另外4架飛機進行了通訊。
NTSB在聽證會上披露,FAA當地管理人員曾多次就里根國家機場飛機起降架次過量問題發出書面警告。墜機時擔任該機場塔台運營經理的艾倫表示,放慢抵達速度的計劃被FAA高管否決。FAA空管經理雷曼曾在2023年提交草案,建議將每小時抵達該機場的航班數從36架減少到32架,但管理層稱,由於「國會有自己的政治考量」,因此不會實行這一變革。
報道稱,里根國家機場的設計容量為每年接待1500萬人次旅客,但如今每年接待人次超過26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