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月2日,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廣東代表團乘坐飛機抵達北京\新華社
2016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不少在內地投資興業的港商表示,近幾年政府出台多項政策改善經營環境,取得一定成效。但從目前來看,企業人力成本水漲船高,稅費及地方雜費負擔也較重,在經營成本上漲和外貿環境不景氣的雙重擠壓下,港企轉型升級的信心有所影響。港商們期待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可積極反映企業呼聲,研究出台政策「放水」減負。\大公報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
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港商任重誠,向大公報記者首度披露該協會一份針對港商的《2016經營狀況調查報告》,在受調查的279家企業中,港商佔9成以上。記者了解到,「取消部分企業稅負」、「調整印花稅規定」成為港商共同關注的訴求。任重誠現為康湖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在內地經營超過20年的他坦言,「降成本」一直是港商最大願望。
「希望全國兩會可關注稅費減免內容,減免部分不適用的稅費,減輕實體企業的負擔。」任重誠稱,在內地經營的港商,除了一般增值稅外,還承擔城市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等。「這些是多年前因國家發展建設需要而設定,現國家已具有一定的承擔能力,是否可考慮進行調整。」
重複繳稅增加企業負擔
除了減免部分稅項外,任重誠還稱,目前印花稅徵稅面廣,港企需要繳交增值稅,同時所有買賣合同都需要繳付印花稅。「這幾乎是重複繳交,直接增加企業負擔。」
此外,報告還顯示了港商另一個熱門訴求則與勞動力成本有關,包括有「暫緩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調整社保公積金」等。港企港昌鞋業集團董事總經理張煒傑盼望兩會可以關注這方面的問題。他認為,社保已全面推行,在近兩年沒有調整最低工資情況下,社保供款逐年大幅增加,港商壓力不小。「內地住房公積金用途包括用於員工租房,但一般工廠已提供包食包住,這可否作為抵扣?」
同樣針對人力成本問題,港企均興集團董事長黃日榮就提議「取消經濟補償金」。他說,在內地辦廠的港商對「經濟補償金」都不陌生。如果企業經營不善想倒閉,或者縮減人手轉型,就涉及經濟補償金問題。
「對工作滿一年的員工辭退,需要補助1個月薪水。如10年則要補10個月薪水。如果有100個員工,企業倒閉時就要拿將近200萬左右現金。」黃日榮苦笑稱,如果企業能拿出幾百萬也不用倒閉。「經濟補償金有一定的歷史作用,但在社保、醫保等已健全的情況下,經濟補償金就成為沉重包袱,阻礙企業轉型和發展。」
冀環保政策漸進推行
此外,對於國家近年出台「最嚴環保法」,張煒傑表示,港商認同國家全面推行工業環保政策,但環保標準不能一下子定得太高,也不能變化太快,應該漸進推行,定期檢討。「適應環保標準改造,需要投入大筆費用,希望政府也能有補貼和獎勵。」記者採訪的港商中,也有不少希望兩會可關注傳統企業轉型難的困境,對此可更多給予技術培訓和資金的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