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井岡山,向鄉親們莊嚴承諾:「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一年之後,井岡山市正式宣布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為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了強大信心。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打響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去年4月,中國印發《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明確規定「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需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截至2016年底,井岡山市貧困發生率降至1.6%,成為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
在全國其他貧困地區,2013年至2016年4年間,每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都超過1000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
井岡山率先脫貧摘帽,再次證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為了精準再精準,井岡山在全國首創了「紅藍卡」分類識別機制,將建檔立卡貧困戶細分為「紅卡戶」(特困戶)和「藍卡戶」(一般貧困戶),把政策、資金、項目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時,井岡山還與時俱進創新扶貧方式,推進「產業+」、推進「旅遊+」等方式,為全國脫貧攻堅探索了接地氣、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今後幾年,脫貧攻堅仍然面臨着十分艱巨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把深度貧困地區作為區域攻堅重點,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通過建檔立卡,因地制宜、因人因戶因村施策;必須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加強貧困村「兩委」建設,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必須把握好脫貧攻堅正確方向,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