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深圳將花600多億建高校,2020年將與中外高校合作辦學18所。圖為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網絡圖片
深圳市六屆人大第三次會議日前舉行專題詢問會,深圳市財委主任湯暑葵表示,深圳和中外高校建立合作辦學共計18所大學,未來相關大學建設將超過600億元人民幣(約674億港元),每年將增加過百億元人民幣。根據深圳去年發布規劃,深圳力爭到2025年前新建七所高校,在校生翻倍至約25萬人,發展國際化開放式創新型高等教育體系,打造南方重要高等教育中心。/大公報記者古寧深圳報道
會上有代表提問,在教育資源短缺情況下,為何深圳市財政資金還有近半用不完。湯暑葵表示,深圳對教育保障是優先保障、足額保障,每年按教育經費佔財政比重提高一個點安排,逐年有遞增。他表示,深圳預留安排的錢沒有完全花出去,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有的項目涉及到跨年度、有的涉及規劃拆遷等問題。他補充,未來幾年情況會改變,目前深圳高校少,未來高校建設涉龐大開銷。
與香港中大合作建校
去年,深圳發布《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深圳分階段制定目標。到2020年,高校達到18所左右,在校生達到20萬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5萬人,研究生比例進一步提高。到2025年,高校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達到25萬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0萬人,研究生規模約4萬人,深圳市3至5所高校綜合排名進入全國前50名,令深圳成為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重點支持建設保障民生和產業發展亟需的醫學類、理工類學科,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力爭到2025年,高水平學科數量與2020年相比實現倍增。按上述規劃,到2025年,深圳將新增七所高校,在校學生人數也比當前翻倍。
深圳自建高校比例較小,多是採取引進、合作辦學方式。除深圳大學和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市其他高等教育單位基本上都是和中外名校合作辦學,包括清華、北大、人大、中科院大學、中山大學等。除已有合作辦學單位外,目前,深圳在建的還有中山大學深圳校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等。去年11月,清華大學與深圳市政府在廣州簽署協議,將共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校區。前年,深圳與中山大學在廣州簽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學戰略合作協議。此外,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等世界名校也與該市合作建校。
大專生比例落後北上廣
業界人士稱,深圳當前高等教育資源相對短缺,已成這座城市持續發展短板。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發展,深圳在經濟體量上已與上海、北京、廣州等一線城市比肩。由於率先實現轉型升級、走上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深圳近年科技創新能力在內地也已領先,甚至被稱為內地「創新之都」。 然而,數據顯示深圳高等教育發展相對較弱,不僅在校生數量遠低於北上廣,常住人口中,深圳當前大專以上人口所佔比例為24%,北京這一比例超過35%,廣州、上海這一比例均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