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二孩」周年 逾半家庭不願生

時間:2017-01-03 03:16:25來源:大公網

  圖:全國婦聯調查報告顯示,僅有20.5%的一孩家庭有生育二孩的意願。圖為2日一對父子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冰雪大世界」遊玩/新華社

  【大公報訊】2016年1月1日起,中國正式結束了實施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步入「全面二孩」時代。如今,政策實施一年,全國婦聯日前發布的調查報告卻顯示,有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沒有生育二孩的意願,發達地區尤為突出。報告指出,教育資源、醫療條件、家庭經濟狀況、環境狀況等是影響父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據央廣網報道: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檢測協同創新中心從2016年4月開始歷時半年,開展了「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對家庭教育的影響」調查。範圍包括北京、遼寧等10省(區、市)的0到15歲兒童的父母。

  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部長陳曉霞介紹,參與本次調查的一孩家庭中,有生育二孩意願的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為53.3%,不確定是否生二孩的為26.2%,不想和不確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合計為79.5%。

  在發達省份和城市家庭中,生育二孩的意願相對較低。從地區來看,北京和東部省份不想生育二孩的家庭比例最高;從家庭類型來看,城市普通家庭已有二孩的比例最低,為29.6%,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為55.9%。

  公共服務因素優先考慮

  調查顯示,教育、醫療、衛生、生活環境等公共服務資源狀況和家庭狀況是影響父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陳曉霞分析,此次調查顯示,80%的父母在考慮是否生育二孩時首先是考慮公共服務因素,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孩子入園、升學的情況」、「嬰幼兒用品質量」、「生活地區環境狀況」、「孩子看病就醫的便利程度」。70%左右的父母認為,「母親的精力」、「家庭社會經濟狀況」、「孩子上幼兒園以前有人幫助照料」等家庭狀況也是影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另外,調查還顯示,不少父母願意生育二孩的動機主要體現在,為了「家庭的快樂與完整」、「陪伴第一個孩子」和「兒女雙全」。同時,超過50%的二孩家庭存在新的困惑,例如:如何與兩個孩子建立和保持親密的關係、如何處理兩個孩子相處過程中的種種問題等。

  專家籲調稅減家庭負擔

  陳曉霞表示,由於生育成本、經濟負擔、照料負擔等問題,相當一部分家庭存在「不敢生、不願生」的現象,亟需各級政府完善配套政策,調整基本公共服務規劃布局,為婦女生育、幼兒養育、兒童發展提供保障。

  首都兒科研究所研究員朱宗函提出,「家庭反映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養育成本太高了,是否可以在小孩一定年齡的養育階段,把個人所得稅徵收予以減免來減輕養育孩子家庭的負擔等等。」另外,照料負擔也是父母擔憂之一。朱宗函研究員認為,祖輩代養現象目前來看是無法改變的現實,「我們應該接受這個現實,不能總說老人帶跟媽媽帶相比怎樣矛盾、不合適等等。」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相關部門也在為此積極進行各種調查研究,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提出意見建議。北京市婦聯副巡視員孫鳳蘭建議,政府制定行業標準和財政支持性政策,結合北京實際情況,重點推動2-3歲託幼機構建設,並鼓勵符合標準的民辦企業參與進來。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