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東莞台商子弟學校低年級學生正在戶外教學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大公報訊】記者盧靜怡報道:16年前,在台灣擔任醫院附屬幼兒園園長的李奇義,決定放下手中穩定的事業和家庭,赴外地台商子弟學校教書。「我的計劃打算到東南亞國家各停留2年。」在她意料之外的是,結束在越南2年任教將赴印尼教書時,卻遇上當地排華,不得不返回台灣。正思尋下一站該去哪兒的她,收到了大陸第一家台商子弟學校的邀約,頓時心中一亮。
「我父母都是當年隨國民黨到台灣的。父親生前一直叨念『始終都要回去的』,甚至不願意在台灣買地建房子。只可惜他未能再回到湖南老家。」最後,李奇義決定來東莞教書,這一教就是十六年。
最初,李奇義對大陸也有各種想像和擔憂。「我最擔心的是當地教育資源不夠,孩子們沒書看,文具不夠用。」她把行李箱塞得滿滿的,都是書和文具。「背包拉鏈都快拉不上。」
後來到東莞她才發現,原來大陸什麼都有。自此,寒暑假從台灣到大陸時,她的背包越來越輕了。如今,李奇義的女兒和家人都在美國,但她依然享受在東莞教書生活。幾年前,她曾因查出患重病,而無奈離開學校返台治療。「在回台灣的計程車上,我一邊上車一邊哭,一直哭到機場。我是真的捨不得!」後來病情好轉,她便又回來成為「李老師」。「學校寄託了我很多感情和時間。在這裏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