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珠澳大橋主橋全線貫通

時間:2016-09-28 03:16:24來源:大公網

  圖:江海直達船航道橋「海豚」:採用中央平行單索面三鋼塔鋼箱樑主樑斜拉橋方案,中間雙孔跨徑最大為258米,兩個邊索塔「海豚」和中索塔「海豚」的高度分別為108.5米和109.756米,重達2600噸

  港珠澳大橋長達22.9公里的主橋橋樑27日全線貫通,大橋橋面鋪裝和交通安全設施展開施工。作為全球最長的鋼結構橋樑,大橋僅主樑鋼板用量便達42萬噸,相當於10座鳥巢或60座艾菲爾鐵塔(巴黎鐵塔)的重量,可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及30萬噸巨輪撞擊。\大公報記者方俊明珠海二十七日電

  作為迄今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總長55公里,其中主體工程由6.7公里的海底隧道和長達22.9公里的橋樑工程組成。27日上午11時,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在橋上宣布,橋樑工程歷時逾4年的建設全線貫通。沿着大橋一路向西,青州航道橋上方鑲嵌着的「中國結」、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上躍出巨型的「海豚」和九洲航道橋上揚起的「風帆」,成為伶仃洋面上的三大標誌性景觀。

  「中國結」喻三地緊密相連

  「青州橋設計是大橋最具特色的部分。」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說,其索塔採用橫向「H形」框架結構,780噸的「中國結」象徵港珠澳三地緊密相連、共結同心。而「風帆」與「海豚」則代表三地共同尊崇的海洋文化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由於內地與港澳三地技術標準存在差異,港珠澳大橋從一設計就採用最高標準,包括設計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8級地震及30萬噸巨輪撞擊等要求。參與大橋建設的中國著名橋樑專家譚國順表示,為保證120年壽命,大橋平均長度130餘米、直徑2.5米的深海樁基必須保證10厘米以內的平面偏差和1/250以內的傾斜度,遠超於1/100的行業標準,在中國橋樑外海施工中尚屬首次。

  為克服惡劣的外海施工條件,港珠澳大橋創造性地實踐了「大型化、標準化、工廠化、裝配化」的設計理念。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稱,大橋首次在橋樑工程上部結構大規模採用鋼結構,用鋼量達40多萬噸,足以建造10座鳥巢或60座艾菲爾鐵塔。而所有的橋樑都首先由設在中山、東莞等地工廠按標準預製好,再用巨輪拖到海上裝配。

  海底隧道進度達80%

  大橋預製工廠採用全新的自動化生產線,包括智能化的板單元組裝和焊接機器人系統,代替過去手工操作為主的生產模式,大大提高成品的質量,使港珠澳大橋鋼結構製造技術總體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在橋樑工程全面貫通後,大橋橋面鋪裝和交通安全設施施工全面展開,而同為大橋主體工程一部分的島隧工程亦迎來最後的總決戰。隧道設計在海底40多米深處鋪設雙向6車道,由33節沉管對接而成,目前已建成超過總長的80%,預計大橋最快於2017年底建成通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