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國載人潛水闖萬米「龍宮」

時間:2016-09-12 03:16:25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首台萬米級無人潛水器和着陸器「彩虹魚」號 資料圖片

  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步伐不斷加快。隨着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研製成功,中國深潛技術積累不斷豐富,4500米載人潛水器也在順利推進,未來愈來愈多載人潛水器將參與到中國的深潛工作當中。事實上,就在今年,萬米級全海載人潛水器的總體設計、集成與海試就將正式啟動,掀開中國潛水器發展史新的一頁。本報記者日前採訪了位於青島的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一探中國載人深潛技術究竟。/大公報記者 丁春麗

  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鄔長斌告訴記者,中國正在努力建設海洋強國,中國科學家對深海科學研究興趣日益增強,未來深潛工作主要開展深海資源與環境調查、深海基礎科學研究工作。

  記者查閱了科技部年初發布的重點研發計劃指南發現,中國今年將啟動萬米級全海載人潛水器的總體設計、集成與海試。對該潛水器的考核指標顯示,其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載員不少於2人,海底作業時間4-6小時。載人艙、浮力材料、水聲通信等核心部件將實現國產化,重量小於35噸,將具備巡航、定點、精細測量、取樣、布放回收、攝像等作業能力。

蛟龍號年底再探深淵

  在開發新型潛水器的同時,蛟龍等已經投入使用的潛水器也在不斷創造新成績。就在今年7月13日,「向陽紅09」考察船剛剛搭載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及其全體科考隊員回到位於青島即墨市鰲山衛的深海中心碼頭,完成了2016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第37航次)科學考察任務。本次考察歷時93天,航行1萬多海里。本航次是蛟龍號自2012年7000米級海試成功以後,首次重返海溝區密集地開展6000米深的下潛作業,其中9次超過6000米深度,最深達6796米。

  鄔長斌說,蛟龍號連續大深度下潛,技術狀態良好,平均故障率為開展試驗性應用航次以來最低,這證明了蛟龍號總體技術狀態穩定、各系統設備性能可靠。據其介紹,蛟龍號還在本航次首次在深淵區域完成設備的原位布放與精確回收作業,顯示了蛟龍號大深度海域高精度定點搜尋作業能力。

  鄔長斌告訴記者,依託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大深度作業優勢,此次在全球深淵的代表區域─雅浦海溝、馬里亞納海溝開展深潛作業,成功獲得了深淵探測的第一手資料和樣品,開創了中國深淵載人深潛科學研究的先河,引領了中國深淵探測技術的發展。

  據鄔長斌介紹,今年底明年初,「蛟龍號」將執行中國大洋38航次任務,將在印度洋、中國南海、雅浦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等區域開展深海基礎科學和深淵科學考察。

蛟龍號新母船將開建

  現有的蛟龍號母船「向陽紅09」船於1978年12月服役,是一條超齡服役的老船,已漸漸不能滿足科研需要,新母船建設已提上日程。「目前,蛟龍號新母船第一批建造經費已撥付到位,船廠招標和第一批調查設備招標工作已經展開。」鄔長斌告訴記者,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支持母船於2012年10月獲得國家有關部門的批准立項建造,2015年6月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批覆。

  鄔長斌說,新建母船主要圍繞載人深潛進行設計的,建成後將會整體提高載人深潛航次的綜合效益。同時,該船還擁有專門的蛟龍號維護保養機庫,配備潛水器充油、充水、充氣、充電和拆檢等成套維護保養設備,可以在室內完成例行維護維修工作,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均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