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將一步實現對火星的「繞飛、陸、巡迴」探測/網絡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中國首個火星車如何能夠在地表複雜、環境惡劣的火星上實現自主巡迴探測,成為科學家們必須應對的挑戰。中國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接受表示,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生存,需要解決能源獲取困難、溫差大、數據傳輸,還有沙塵暴等極端天氣問題。人類現有技術設計的火星車都無法完全應對這些困難,只能盡可能規避這些風險。
孫澤州表示,火星車的生存首先要應對三方面難題。第一,能源問題。衛星、探測器的能源多來自太陽能,火星距離太陽較遠,太陽光照較弱,較難獲取太陽能,所以必須想更多辦法獲取能源。「火星車太陽翼的面積很大,『玉兔』號月球車只有兩個太陽翼,火星車則有四個。除面積加大外,還盡可能提高產生能源的效果。」孫澤州說。
第二,是火星溫差問題。與月球相比,火星表面白天的問題並不是很高,但夜晚溫度很低,達到零下100多度。此外,由於火星白天的陽光並不充足,獲取能源有限,如何在夜晚為火星車保溫,是一個重大挑戰。
第三,火星車無法攜帶大型天線,也不可能攜帶很大功率發射器來傳輸數據。中國的火星探測主要是靠火星探測器的軌道器作為數據中繼,將數據傳回地球。
孫澤州還說,火星的地形比月球更複雜,如何設計好移動系統,讓火星車更好工作,實現自主巡視探測,也是工程難點之一。此外,最怕遇到火星的沙塵暴,如果出現這種天氣,火星車通過陽光獲得的能源更弱,所以必須設計自主休眠和喚醒模式,規避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