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返回晉江參加兩岸七夕返親節的「福建省在台新住民愛心關懷協會」成員合影\大公報記者蔣煌基攝
第四屆海峽兩岸七夕返親節9日在福建省晉江市圍頭灣舉行。嫁到台灣的大陸新娘,當日借娘家人主動搭建的「鵲橋」集中省親,500多名姻親相聚一堂,其樂融融,共度七夕傳統情人節。\大公報記者 蔣煌基
圍頭村是祖國大陸距離大金門島最近的地方,相距僅5.6海里,被譽為「海峽第一村」。從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前沿,到如今兩岸通婚第一村,圍頭村與台灣演繹了從「冤家到親家」的傳奇故事。截至目前,圍頭村和台灣已有143對新人喜結連理,金井鎮22個村和社區已有超過600戶兩岸結親。
搭好「鵲橋」頻相會
在「圍頭新娘懇親會」上,圍頭新娘們紛紛談起自己在家庭角色中作為「慈母」、「孝女」、「賢妻」,如何經營小「家」,維護、助推大「家」的統一。
洪雙飛是圍頭新娘嫁金門第一人。1992年,她和從台灣金門縣到圍頭做生意的陳應超自由戀愛結婚。洪雙飛介紹,剛結婚的幾年,返鄉探親史即是折騰史。她先要從金門搭飛機到台北,然後從台北飛到香港或澳門,再飛廈門,最後從廈門坐車回晉江圍頭。「短短十餘公里的距離,需要花兩天的時間。」她說。這種咫尺天涯的困境,在兩岸「小三通」航線開通後被徹底打破,如今娘家和夫家長輩走得非常親,時常會互相到彼此家裏探親、度假。
「家和兩岸親,家和萬事興,姐妹最有情。」福建省婦聯副主席李鳳鳴希望兩岸婦女組織、大陸新娘「凝聚同胞心力,架設兩岸親情『鵲橋』,當好兩岸交流合作『紅娘』,共建兩岸和諧大家園。」
參加返親節的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同鄉會會長、香港福建婦女協會創會會長陳聰聰女士告訴記者,是次活動,香港福建同鄉會和婦女協會一行有30餘名成員參加,「希望兩岸四地通過這樣的活動,更好地建立感情,促進民間交流與祖國和平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