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海天驚艷 「長七」首飛 將擔綱發射天舟一號

時間:2016-06-26 03:15:45來源:大公網

  圖:長征七號新一代運載火箭點火升空瞬間 新華社

  【大公報記者 何玫 張寶峰 通訊員 安莉】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6月25日20:00點,在現場二萬多人的歡呼聲中,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海濱的航天發射場一躍而起,火箭噴出的烈焰在深藍的夜幕中格外耀眼,照亮南中國海的萬頃波濤,發射軌跡與海面形成一條美麗的弧線,奔向太空。「長七」首飛,海天驚艷,文昌海濱瞬間成了一片歡聲的海洋。長征七號首次成功亮相,拉開了我國太空站建設的大幕。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開局之戰。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30次飛行,它既是對新一代火箭技術的檢驗,同時還搭載了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和多顆我國自主研製的小衛星進入太空。

  「長七」採用「兩級半」構型,總長53.1米,芯級直徑3.35米,捆綁4個2.25米的助推器,起飛重量597噸,運載能力將達到近地軌道13.5噸、太陽同步軌道5.5噸,是我國目前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它採用了液氧煤油發動機等新技術。

  點火升空約603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近地點200千米、遠地點394千米的橢圓軌道。至此,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圓滿成功。

  根據任務方案,「長七」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將於26日下午以彈道方式返回東風著陸場。

  將擔綱發射天舟一號

  「長七」在完成此次首飛後,下一任務將承擔中國首個空間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的發射,為中國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搭建起「天地運輸走廊」。作為新一代中型火箭,它未來將承擔多種類型的發射,成為中國航天發射的「主力軍」。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一院)負責人告訴大公報,「長七」在全研製流程中沒有一張紙質圖紙,是中國首個採用全數字化手段完成全流程IPT研製的火箭。「火箭設計從『連環畫』變成了『3D電影」,他說,「『長七』代表了中國近60年運載火箭研製領域的最高水平」。

  「長五」下半年首飛亮相

  大公報還從航天一院獲悉,中國目前研製規模和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運輸系統工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於今年下半年實施首飛。長征五號火箭起飛重量約869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將承擔發射嫦娥五號、空間站核心艙以及火星探測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國家重大專項工程任務。

  文昌發射場首次使用

  此次發射也是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使用。文昌發射場是我國全新建設的低緯度濱海發射場,它具有我國其他發射場沒有的三大優勢生態:低緯度,發射效費比高;海運便捷,解決大推力火箭運輸難題;向海發射,墜落殘骸不易造成傷害。它的建成優化了我國航天發射場的布局。

  記者採訪中發現,文昌航天發射場還有一大優點:它處於開放的海濱,遊客可自由觀看。當地政府此前向民眾公布了213個觀測點,民眾25000多人觀看了這次發射盛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