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海▉巖/岩▉北京報道: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14日在北京出席「G20前瞻:全球經濟困境與政策挑戰國際研討會」時表示,金融改革正在高度保密的狀態下設計,但爭議很大,意見不統一,目前急迫的現實是監管體系不改革已經危及到安定了,下一步,中國有望對現有金融監管體制進行重大調整。
李揚表示,今後若干年中國金融改革將圍繞四個方向展開,第一是推進利率、匯率、國債收益率曲線市場化改革;其二是為經濟發展創新籌措長期資金;其三是致力於去槓桿管理金融風險;其四是完善金融監管體制防範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已迫在眉睫。
李揚稱,金融監管體制調整主要有三個目標。首先,基於審慎監管的原則,統籌監管「系統重要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第二,統籌監管重要金融基礎設施,包括重要的支付系統、清算機構、金融資產登寄託管機構等,維護金融基礎設施穩健高效運行;第三統籌負責金融業綜合統計,通過金融業全覆蓋的數據收集,加強改善金融宏觀調控,維護金融穩定。
金融工作會議涉四大議題
此前外界預計今年中國將召開五年一度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此,李揚透露,此次重要會議可能涉及至少四方面議題,涵蓋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對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會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明確圍繞基礎設施和城鎮化的投資籌資安排。
「資本市場改革也會有大動作,還原其本來的面目,強調為企業籌資和資源配置提供有效機制的作用。」李揚稱,未來創新將居於中國經濟核心位置,由於創新具有極大不確定性且存在巨大風險,不僅需要長期資金,而且需要一種能夠為企業提供試錯和選擇機制,以及能夠承擔創新不可避免出現的風險的金融體制。顯然,相比傳統金融中介機構而言,資本市場特別是風險投資市場,具有明顯的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