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讀經典˙學名句/「為誰辛苦為誰甜!」

時間:2021-11-23 04:28:48來源:大公报

  ──借蜂喻民 申訴不平

  中國詩歌發展到了唐代,無論在詩人的數量與作品的質量都是空前的,康熙(1662-1722)年間編纂的《全唐詩》,收錄二千二百多詩人的作品四萬八千餘首,再加《全唐詩補選》、《補全唐詩》、《全唐詩續補遺》,以及敦煌殘卷所存的,數量多達五萬首。當然,唐代二百九十年的國祚(註:國運,國家的福運),初盛中晚各期的詩歌不可能沒有變化,《文心雕龍》所謂「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繫乎時序」,大唐帝國日走下坡,政治日衰,有識之士,也已無力回天,卻心憂國事,吐言抒憤。

  試看晚唐詩人羅隱(833-910),一首詠物詩,題曰《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佔;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這是一首七言絕詩,前兩句描寫不論平地或山頂,只要繁花盛放的地方都被蜜蜂一一佔據,極力鋪寫蜜蜂的張揚;後兩句筆鋒一轉,感嘆蜜蜂辛辛苦苦採花釀蜜後,蜂蜜卻被別人奪去。詩人透過前後詩句的巨大落差,引發讀者對蜜蜂的憐憫。

  羅隱生活的那個時代,內則宦官專政,外則藩鎮跋扈,直言之士易招殺身之禍,所以詩人只好把刺世嫉邪的感情,寓之於草木蟲魚的吟詠之中,塗上一層保護的色彩。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兩句,寫出蜜蜂歷盡艱辛,釀成蜂蜜後卻為他人所有,不知為誰辛苦。詩人以「為誰辛苦為誰甜」作結,意在言外,啟人思考,耐人咀嚼,既讚美蜜蜂的辛勞工作,不畏艱難,也對牠們的遭遇表達深切同情。如將這句看成是感嘆句,則詩人是慨嘆蜜蜂的不幸而表達無限的同情;如看成是疑問句,則詩人明知故問,讓讀者進入深邃的反思。究竟「誰」是誰?而蜜蜂的處境又是怎樣?

  諷刺時弊 令人反思

  而且,其中「甜」字用得極佳,因為「甜」是蜂蜜最大的特點,也能代表美好的成果。詩裏所寫採花釀蜜的蜂,象徵着在平地高山辛勤耕作的農民,但又不局限於農民。詩裏含有對一切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剝削者的不滿,反映了辛苦勞動、勤奮工作的人得不到應有報償的不平和感慨。

  歷代詠蜜蜂的名句不少,如蘇軾(1037-1101)的「蜜中有詩人不知,千花百草爭含姿」(《安州老人食蜜歌》)、楊萬里(1127-1206)的「作蜜不忙採蜜忙,蜜成又帶百花香」(蜂兒詩)、吳承恩(1506-1582)的「小小微軀能負重,器器薄翅會乘風」(《詠蜂》)及王錦(明人,生卒年不詳)的「世人都誇蜜味好,釜底添薪有誰憐」(《詠蜂》)等,從內涵和諷刺意義上,仍以羅隱的兩句最為突出。

  羅隱帶諷刺的手法的詩歌尚多,如《雪》一詩:「盡道豐年瑞,長安有貧者,豐年事若何?為瑞不宜多。」既是豐年,為什麼首都長安都有貧者,首都如此,其他地方就不問而知了。豐年的農作收成多了,可是好處卻落入豪門手上,百姓依然過着貧窮的生活,既是如此,在百姓的心中,自然產生「為瑞不宜多」的感慨了。羅隱的詩,便是具有這樣的特色。

  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粵語正音推廣協會主席 招祥麒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