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王喬峰於香港土生土長,中學畢業於傳統名校英皇書院。自小立志做醫生,可惜2004年時高級程度會考(A-Level)一時失手,雖然獲香港大學工程系取錄,但未能如願入讀本港兩間大學的醫學院,他寧可放棄港大學位也不想放棄夢想,毅然赴廣州的暨南大學讀醫。
王喬峰入讀暨南大學國際學院醫科班,自一年級起就開始裝備自己,包括向香港讀醫的同學詢問學習重點、複習執業資格試題。
暨大醫科生一般在廣州華僑醫院實習,但他特意選擇到深圳實習,就是為了畢業後發展鋪路,現在仍和很多深圳醫院的醫生保持聯絡,這也成了工作上的人脈優勢。
對於很多內地畢業港生都是擔心學歷認可等問題,而所有海外、內地醫科畢業生,若要在香港執業必須先通過香港醫務委員會的執業資格試,王喬峰在2010年醫委會執業資格考試通過考試,更是首位在暨南大學國際學院畢業、成功回港執業的醫生。
他鼓勵,內地讀醫的同學盡早開始預備,並多了解香港兩間醫學院的學習重點。
灣區發展促人才交流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醫療衛生交流合作,他表示澳門科技大學將首設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的深圳分校計劃成立醫學院,香港大學在深圳亦設有醫院,認為《規劃綱要》將促進粵港澳三地的醫療人才交流。他說,現時自己擁有內地及香港的執業資格,完成本地專科培訓後,亦有意到香港院校在內地開設的分校或醫院作人才交流培訓等,將香港的專業知識及技術在大灣區進行交流,了解不同疾病及治療方式,並非單單是北上執業。
經歷了艱辛的課程、本港執業資格試等重重考驗。王喬峰對有意前往內地升學的同學表示,要堅持追尋夢想,也不要將內地升學視為次選,應了解內地升學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