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執命仔」的「執媽」\香港資深出版人 梁振輝

時間:2018-11-09 03:17:11來源:大公報

  圖:二次大戰後的香港出世紙上,寫有「執媽」(midwife)姓名

  「執番條命仔」指撿回一命,有僥幸成分。標題中的「執命仔」則指撿得初生嬰兒的小生命。

  遠古時代,女性生產就如瓜熟蒂落,不假手於人。時代進步,無論是大富人家抑或是貧窮家庭,臨盆時,為使生產過程順利,都會找人幫手。就是這樣,民間衍生了一種幫助產婦分娩的行業;幹這行的一般都是年長婦女,且有豐富的生產經驗,人們叫她們做「接生婦/接生婆」、「穩婆」(midwife)。從古如斯,嬰孩出生存在一定風險,尤其古時,丟命成了等閒事,「執命仔」遂成了「接生婆」的任務,能否完成有時也帶僥幸成分,廣東人就叫她們做「執媽」、「執仔婆」。然而,「執媽」只是利用民間智慧去接生,故危險性亦相對較高。

  二十世紀初,香港已有產科醫院和由「執媽」經營的留產所。由於思想保守,大多數本地家庭仍選擇叫「執媽」上門接生。二次大戰後,大量新移民從大陸移居香港,一般居住環境狹窄,加上由「執媽」接生的風險較高,所以愈來愈多婦女選擇在醫院或留產所生產了。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海洋史上的一項壯舉,首次始於明朝永樂三年(1405),末次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共七次。出使任務有多項,其一、展示明朝的強盛國力;其二、實現萬國朝貢;其三、加強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繫;其四、向海外諸國傳播中華文明。最後一項是如何實踐的呢?從以下文字,讀者可見一斑:

  古代迷信,認為女子身上陰氣太重,會為其所在之處帶來不吉利,故有必要在一些重要場合上,如出行、航海等,作個迴避。

  古人有雲「有女同行,航行不利」就是這個意思,鄭和卻偏偏不理會這種忌諱,每次下西洋總會帶同幾名「執媽」。原來鄭和每逢抵達一些落後地區,為了表示高度關注當地民情,總會贈醫施藥,並由隨行「執媽」指導一些土著婦女如何在衛生的情況下接生,以提升母子的存活率。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明代的中國已踏實地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霸權,播仁愛於友邦,現今的中國不就是貫徹了這個崇高的理念嗎?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