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金世紀會面今日進行,或許是出於政治層面的原因,或許是真的小器成性,做慣了商人的特朗普一會兒嚷嚷着讓中國付錢,一會兒又試圖讓主辦方新加坡掏腰包。但美國一直躲着的這張帳單也不是沒人願意付,去年拿下諾貝爾和平獎的「國際廢除核武運動」(ICAN)4日主動表示願意拿諾獎獎金資助此次峰會,助推半島無核化。
雖然諾貝爾本人因造炸彈發家致富,但和平獎近幾年對廢除核武格外關注。位於挪威首都奧斯陸南部的諾貝爾和平中心裏當下最大的展覽就是「Ban the Bomb」(禁止炸彈)。
兩年前的六月,我走過日本廣島原爆點。兩年後的六月,我又在奧斯陸的和平獎中心重讀了核武史。震耳欲聾的音頻特效試圖重現核彈來襲的可怖,幸存者體無完膚的照片慘不忍睹。這是老生常談,化作文字也都是些無用的感慨。但和平獎中心為ICAN策劃的這次展覽有個特別的地方,他們邀請新加坡女攝影師沈綺穎拍攝了一組對比照片。一邊是朝鮮邊界,另一邊是美國六大擁核州。前者是唯一一個21世紀仍在進行核試的國家,後者則是唯一一個使用過核武的國家。兩組影像並排出現,館內的講解員讓參觀者猜哪邊是朝鮮,哪邊又是美國。現場的美國人都沉默了。這些照片是如此相似,十分有趣又十分諷刺。
「炸彈就是炸彈,放在誰手裏都是炸彈」,講解員說:「希望有朝一日核武能像當年的化武一樣被國際社會唾棄,而不是像今天這樣,領導人們可以肆無忌憚地比誰的紅色按鈕更大。」
2018,平壤與華盛頓又在對話中針鋒相對。2018,前者選擇爆破豐溪里核試驗場,後者選擇撕毀伊朗核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