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六名科學家28日慶祝完成實驗出關/ 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英國《衛報》、《每日郵報》、美聯社報道:28日下午3時,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參與火星計劃的六名成員完成了長達一年的模擬居住火星實驗。這是NASA第四次的閉關實驗,也是迄今最長的一次。其中一名科學家在出關「重返地球」時表示,登陸火星任務是實際可行的。
來自美、德、法三國的六位科學家、醫生、建築師及飛行員,過去一年在「居住艙」裏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就算外出也要穿太空服,為NASA送人上火星的計劃做準備。在「歡迎返回地球」的歡呼聲下,六位科學家在28日早九點走出居住艙。
模擬火星 通訊延遲20分鐘
NASA為了實現2030年登陸火星的計劃,與夏威夷大學攜手合作,分階段實行「夏威夷太空探索仿真與模擬計劃」(HI-SEAS),2013年與2014年在同一基地進行了三個多月、四個月、八個月的三次閉關同居實驗,目的是解決太空探險時,離群索居的人們在狹窄空間裏同居可能衍生的問題。
試驗地莫納羅亞火山北坡的景色類似火星地貌,圓頂基地位在海拔2400米高的山上,直徑11米,高6米,設有廚房、浴室、餐廳、食品儲藏室、每位成員各自擁有狹小的個人房間,房內有摺疊床、床墊、桌子、矮櫈。他們無論是上網或者與親友聯繫都有限制,踏出建築物就必須穿着太空裝。另外,為了模擬火星與地球聯繫的真實情況,這群成員與外界的通訊都慢了20分鐘,有些人還發表博客文章,描述住在基地的體驗。
HI-SEAS網站寫道,這些實驗的重點在於「找出可以運用的心理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各種措施等,組成高效率團隊,執行自我引導的太空長期探險任務」。
出關後想曬太陽吃生果
參與實驗的六人為三男三女,包括法國太空生物學家維索爾、德國女物理學家海尼克,以及四名美國人,這四人分別是航太製造商前工程師史都華、建築師巴辛思韋特、女醫師兼記者的季佛和女土壤科學家強斯頓。
其中,維索爾說,這次實驗最大的挑戰在於「單調」的生活。不過,他對於實驗成果仍感到鼓舞,說:「在不遠的將來登陸火星是實際可行的……我認為技術與心理障礙都可以克服。」他在出關時說道:「我們想曬點太陽。」另一位「住客」、德國女科學家海尼克更表示,科學家成功在乾燥的環境中找到了水。不過,海尼克也忠告稱,居住在「火星」的最大敵人是苦悶,人們要學習互相遷就,做不到就不要去。
NASA首席調查員賓斯特德表示,六人出艙後,希望投身海洋之中,想吃些新鮮生果或在居住艙內吃不到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