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世界中文報業協會大灣區考察團參觀廣州塔,了解廣州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
作為南中國最大的單體港區,南沙港以粵港澳大灣區內外貿對接為發展定位,與深圳、香港港口差異化發展,現時正加快推進港區項目及對外交通接駁工程建設,計劃用三年時間至2020年建成自動化無人操作碼頭及首條進入廣州南沙自貿區境內的貨運鐵路,南沙港還同時大力拓展集裝箱外貿航線,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李淇(文) 曾慶威 胡若璋(圖)
姜在忠率報業高層團考察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出台之際,世界中文報業協會高層代表團昨日展開了灣區五市的考察行程,來自全球各地20家中文媒體代表共聚大灣區,冀透過今次考察,讓更多香港以至海外人士,加深對大灣區規劃的了解,共同分享中國發展紅利。是次考察團由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世界中文報業協會主席姜在忠擔任團長,團隊昨日率先到廣州南沙港、微信廣州總部、無限極公司等地方進行訪問採訪。
於2004年建成投產的南沙港,是內地的內貿第一大港,其對接北方港口,再輻射到其他發達地區,是一個內外貿交匯點。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陳志毅向媒體團成員介紹時表示,「內外貿對接,正是南沙港在大灣區的定位,也是南沙港與大灣區內其他港區差異化發展所在。」
內外貿均保持高速增長
據了解,現時南沙港區已開通集裝箱班輪航線122條,其中外貿航線90條、內貿32條,是華南地區非洲航線最多、班次最密的港區;這正與灣區其他主攻歐美航線的港口實現優勢互補。
內貿方面,從北方運輸過來的貨物以糧食、鋼材為主,南方運往北方的則以傢具、日用品,以及建築材料如不銹鋼、瓷磚等為主。今年以來,南沙港的外貿保持接近兩位數增長,內貿超過兩位數,在全國規模以上港口中排名前列。
陳志毅表示,全球貿易呈現復甦的趨勢,2016年建成投產的南沙集裝箱三期碼頭,在去年集裝箱輸送量就首次突破300萬大關,今年有望達到450萬。隨着運力飽和速度超出預期,加快南沙港四期項目已刻不容緩。根據廣州日前印發的《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2020年,南沙港區四期、南沙港鐵路、南沙國際郵輪碼頭、南沙國際汽車物流產業園汽車滾裝碼頭、南沙港區近洋碼頭和新沙港區二期基本建成,並在南沙港區四期開展自動化碼頭建設工作,南沙港區二期、三期逐步實施自動化碼頭改造。
南沙港鐵路料2020年通車
此外,途經江門、中山、佛山及廣州四市南沙港鐵路也計劃於2020年建成通車,這是首條進入廣州南沙自貿區境內的貨運鐵路,珠三角西部貨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築珠三角西翼各市與內陸地區之間鐵路貨運聯繫的重要通道。南沙港鐵路也將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通車後,南沙港集裝箱班列將直達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