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太陽能垃圾桶有缺陷 民建聯促當局改善設計

時間:2018-06-10 03:15:07來源:大公網

  圖:《大公報》早前獨家報道食環署引入的太陽能壓縮垃圾箱「問題多多」

  【大公報訊】記者朱樂怡報道:《大公報》早前報道揭發食物環境衛生署引入近三萬元一個的昂貴太陽能壓縮垃圾箱高端低效,引發社會關注。民建聯的調查亦指出,垃圾桶容量小、使用量低,實地考察後更發現馬鞍山烏溪沙村其中一個新垃圾桶,引入約三個月已經損壞,促政府諮詢市民及改善設計。

  調查烏溪沙村垃圾站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及何俊賢昨日表示,早前到烏溪沙村考察擺放了兩部新垃圾桶的垃圾收集站,發現其中一部已經損壞,另一部運作正常。

  他們又指,新垃圾桶容量細,只較一般橙色垃圾桶大一點點;垃圾投放口過細,不適合鄉郊市民棄置廢物的習慣;加上當局宣傳不足,有市民向他們反映不知該村有壓縮箱,或誤以為是回收箱,令新垃圾桶使用率低,部分垃圾仍棄於桶外。

  何俊賢認為,政府引入太陽能垃圾箱後,仍在附近擺放開放式的大型垃圾桶,市民便會因棄置習慣和方便,不會轉用新垃圾桶,令舊有環境問題仍然存在,反映政府部門與清潔外判商溝通不足;而居民不知情亦反映當局諮詢有不足。

  認為需先諮詢市民意見

  陳恒鑌建議,港府可參考澳門做法,設智能垃圾回收站,市民只需將手放在感應器上,垃圾站門便會自動打開,且投放口大,並設通風系統,如市民發現垃圾量太多,可按掣通知有關部門收集垃圾。他續指,澳門的智能垃圾站,無明顯衛生問題,街上同時設可自動壓縮垃圾的垃圾桶,解決垃圾桶容量不足的問題。

  陳恒鑌強調,政府在全港推行智能垃圾桶前,需先諮詢市民意見。

  食環署在今年二月中斥資69萬元,逐步在12個垃圾收集站增添24部太陽能壓縮垃圾箱。但《大公報》走訪多區後發現使用量極少,不少村民不知有新垃圾桶,又投訴不會用,記者實測後更發現有新垃圾桶放滿垃圾後,未有啟動原定的壓縮功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