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一年一度規模最大的中學生國際STEM比賽「69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於5月13至18日在美國匹茲堡舉行。本年香港派出六個項目合共11名同學參賽,奪得一個三等獎、一個四等獎及兩個專項獎,這次香港代表隊的成績不錯,同學的努力應得到各界的鼓勵和支持。政府、社會不妨加強發展和推動香港科學和創意教育,讓更多本地的年輕人踏上科學和創意之路,讓香港成為「創意之都」。
此次代表香港參賽的同學,包括來自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的葉寶瑩、蔡培琳及黃月亭,她們憑作品「樹膠布」在化學組別獲三等獎;聖若瑟書院的楊沐華、漢基國際學校的葉若言則憑作品「大自然的裁縫」,奪得Sigma Xi科學研究學會生命科學專項獎二等獎,以及動物科學組別四等獎;英皇書院的尹錦暉及吳智浩則憑項目「快銀測尿」獲得美國統計協會專項獎嘉許獎;至於香港培正中學曹朗翹的「糖尿病傷口的中藥三七海藻凝膠敷料」、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鍾浩輝及陳嘉龍的「手語翻譯手套」,及聖保羅男女中學盧子僖的「新型非易失性存儲器──摻銅氧化鋅材料的阻變研究」,同樣於大獎賽中大獲好評,吸引不少公眾及評委的目光。
趣味與實用性兼重
賽前,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為同學們提供了一系列的備戰訓練,務求令同學們更了解賽制和作品要求,更重要的是讓同學們繼續改善他們的研究和發明、提升英語能力和演說技巧,以最佳狀態出賽。
引用大會司儀的一席話,「我們進行研究時,最重要的元素是有趣(Fun),研究題目要有趣,同學要將有趣的研究過程,向周遭朋友分享,這才是持續進行研究的要訣。」
我們進行研究,除了需要創新性,同時要了解研究是否有足夠的影響力及效用等。研究如對我們的生活能夠產生改變,才有機會是一個成功的研究和發明。因此我們做研究和發明的時候,更應該注意作品的實用性,正如「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的宗旨"Inspired to Change our World"一樣,我們也一直相信和堅持「創意可以改變人類」,而能幫助人類,改善生活,才是我們做科研應該持有的態度。
香港之所以每年都能派出代表團出席此盛事,有賴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一直以來對本中心的支持,還有支持我們的工作的所有學校、老師和同學們。在這裏,我要再一次感謝一直以來對我們作出支持的您。我們期待下一年,能與你一同代表香港出賽鳳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