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科幻小說說起\香港科學創意學會理事 潘永強

時間:2018-05-23 03:15:24來源:大公網

  文學創作往往反映社會現實。中國晚清年代社會風氣敗壞,於是產生《官場現形記》、《老殘遊記》等譴責小說,諷刺時弊,宣泄不滿;同樣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力突飛猛進,有科創改變人類命運的願景,於是科幻小說應運而生,滿足着人類無盡的想像力與好奇心,讀者都期望科幻小說的內容是「昨日的幻想,明天的現實」,這是科幻小說引人入勝之處。

  西方文學中第一部科學幻想小說,誕生於日內瓦湖畔,是1818年瑪麗.雪萊寫的《科學怪人》。故事描述一位醫生追求長生不老方法,製造出科學怪人,開拓了科幻小說創作的新方向,也成就了《八十日環遊世界》、《地心探險記》等膾炙人口的作品;19世紀後期英國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G. Wells)的作品確立了科幻小說的地位,吸引無數的科幻愛好者。威爾斯1890年以優異成績獲得了倫敦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的理學學士學位,從1891年到1893年在倫敦大學函授學院教授生物學;他利用他的科學知識在科幻小說盡情發揮,寫了很多經典的科幻小說作品,例如《時間機器》、《隱形人》都是科幻小說不朽的題材,他被譽為「近代科學小說之父」,真是實至名歸。

  港生參賽展現潛力無限

  科幻小說是文學與科學知識跨科共融的產物,內容包含很多科學原理和現象的描述,既有助讀者增加對科學知識的認識和了解,也培養了青年愛科學的態度,故此推廣科幻小說的氣氛,也是推廣科普活動的一種方法;鼓勵青少年親自執筆創作科幻小說,更是開發青少年創新能力,把「幻想」依靠科技在未來得以實現的極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學幻想」在多年以後,的確在科學上成為了現實。

  香港科學創意學會與香港科幻學會多年來聯合主辦全港至今唯一的「香港青少年科幻小說創作大賽」。從今年的比賽可見,香港學生在科幻創作上有很大的潛能,並留意到身邊很多社會及環境的問題。同學們能夠充分把科學精神施展在創作上,寫出不少思想嶄新的作品,少數更帶有社會啟發性。

  今年,科創中心繼續推動第七屆「香港青少年科幻小說創作大賽」,希望能吸引更多有志進行科學和文藝創作的同學參與,更重要的是鼓勵同學透過多閱讀,學習更多科學知識。優勝作品需經過三輪的評審,大會於2018年六月二日上午假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頒發各組獎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