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點擊香江:聚焦民生大課題  增強民眾獲得感─學習中央領導關於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事項指示精神系列文章之三/屠海鳴

時間:2018-05-18 03:15:13來源:大公網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張曉明日前在川港高層會晤暨「川港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中,分享了中央領導同志最近關於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事項的指示精神。中央領導指示,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特別是讓廣大普通民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內地出台的有關港澳的政策措施,不僅要有利於促進港澳經濟發展,而且要有利於促進港澳民生改善,不僅要有利於港澳工商界投資興業,而且要有利於增進普通港澳市民的福祉,特別是有利於年輕人拓展發展空間。中央政府有關部門要繼續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政策措施。

  這一指示精神,清晰地表達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政府對港澳同胞的真心關愛,折射出中央更加看重「挺港」、「挺澳」政策的「民生效益」,釋放了中央將繼續為港澳居民送「民生禮包」的明確信號。認真領會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對於香港來說,可以從全局視野考量民生問題,可以從社會各階層把握未來發展方向,可以從全方位把內地和香港改善民生的資源整合,做大做好做快「民生蛋糕」。

  中央一貫支持港府改善民生

  香港回歸20年來,中央對香港改善民生的支持是長期的、一貫的、堅決的;既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既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比如,每年香港行政長官進京述職,中央領導都會就改善民生提出一些要求,特區政府據此謀劃來年的民生計劃。再比如,2003年,中央政府與香港簽署的《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既是一個經貿安排,也有民生考量。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真情關愛香港同胞。去年七一,習總書記視察香港期間多次談到民生問題,當時就表示中央有關部門將積極研究出台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具體措施。到了八月份,國務院港澳辦集中公布了一批中央各部門出台的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去年底,習近平主席會見赴京述職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三天後,國務院港澳辦即公布新一批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生活、學習的便利措施。包括「在內地就業的港澳居民享有住房公積金待遇」、「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國家社科基金向在內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的港澳研究人員開放國家社科基金各類項目申報」三項新政。這些政策的出台,標誌着香港居民獲「國民待遇」的範圍越來越寬,為香港居民打開了一條條進入內地的通道,從而為香港居民分享內地發展成果提供了便利條件。

  由以上做法可見,中央關注和支持香港改善民生的做法是多層次、多角度、常態化的,香港民眾的福祉,從來都是中央制定對港政策的重要參照坐標。

  以「獲得感」促「人心回歸」

  中央領導指示中提到兩個「不僅有利於、而且有利於」,加重了中央挺港政策中的「民生分量」,同時強調:「特別是讓廣大普通民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也就是說,好政策要讓民眾得實惠,不能「大水漫灌」、「跑冒滴漏」,而要使每一項政策都能非常精準地讓普通民眾受益。

  這一條指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回顧過往20年香港的發展,雖然經濟增長在世界發達經濟體中並不遜色,但房價畸高、年輕人就業置業創業艱難,及向上流動困難,讓本港市民特別是一些年輕人積累了不少怨氣,這些社會積怨一經某些別有用心之人利用,便引發社會動盪,近年來香港發生的「佔中」、「旺暴」等事件,都有這些因素的發酵。經濟發展了,但大多數社會成員並沒有從中得到明顯好處,也就是沒有明顯的獲得感。如果說過去20年「人心回歸」的效果不佳,那麼,這就是一個重要原因!

  這種狀況不能持續下去。「主權回歸」是第一步,「人心回歸」才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內在動力,也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關鍵所在。促進「人心回歸」是一堂「必修課」。正是站在全局高度、長遠角度審視香港的回歸之路,中央領導特別重視增強普通民眾的獲得感。

  中央領導關注的焦點,也是特區政府和香港各界的着力點。眾所周知,在「一國兩制」政治體制下,中央並不干涉香港內部事務,不可能「一竿子插到底」,只能提原則性要求、出台大政策。因此,特區政底和社會各界要攜手努力,按照中央領導這一指示精神,做好「增強民眾獲得感」的課題,不遺餘力地推動「人心回歸」。

  多方給力推動民生改善

  中央領導指示中提到兩個「不僅有利於、而且有利於」,明確要求內地在制定對港政策時,把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兩個問題通盤考慮。中央領導同時明確指出,中央政府有關部門要繼續出台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政策措施。

  這就清晰地指出了中央幫助港澳改善民生的方向。其一,內地省份在與港澳合作的過程中,不能把「利潤」作為唯一的追逐目標,還要考慮這些合作的項目要給港澳民眾帶來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比如,能否給港澳居民帶來更多就業崗位?能否給港澳的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能否有助於港澳居民向內地流動?能否有利於降低港澳居民的生活成本、改善生活環境?等等。其二,中央政府作為宏觀政策的制定者,將用好政策槓桿,繼續出台惠及港澳居民的政策措施。

  有中央持續給力,有內地省份持續給力,今後,港澳的民生課題更好做。對於香港來說,關鍵是要「跳出香港看香港」,站在全局高度來謀劃,把中央政策、內地機遇和本港實際結合起來,破解民生難題。比如「如何破解香港房價畸高的難題?」港府推動建造公屋,這是一個辦法,除此之外,還應放眼粵港澳大灣區來想辦法,能不能在大灣區發展康養產業、引導本港老人到內地居住?再比如「如何幫助年輕人就業創業?」除了在香港範圍內想辦法,能不能為出台政策、鼓勵年輕人到珠三角創業?等等。總之,應該意識到,破解香港的民生難題,如今不是香港「單兵作戰」,背後有中央政府、有內地省份的大力支持,各方合力,難事不難!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講話中指出:「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中央領導的指示精神,彰顯了總書記「人民性」思想的深刻內涵,彰顯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政府希望香港同胞有更多「獲得感」的真誠願望,彰顯了「一國兩制」的巨大優勢,香港解決民生難題有了巨大動力,也讓香港居民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

  本文作者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