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逾三成港人瀕臨精神危機

時間:2018-05-07 03:15:16來源:大公網

  圖:調查指出二百萬港人有精神困擾,左起:駱曉瑩、林思睿、盤鳳愛/大公報記者林海瑩攝

  【大公報訊】記者林海瑩報道:港人精神健康亮紅燈,有調查發現超過三成受訪者面臨精神健康危機,高逾八成覺得難以享受生活。且愈年輕精神健康愈差,15至24歲的受訪者中,逾四成人超越精神健康警戒線。

  醫生建議,留意身體發出的警告,如頭痛、「條氣唔順」等。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於去年七月起,以街頭訪問及網上問卷形式,調查2100名15歲以上港人的身心健康狀況。問卷採用累積計分制,共12題,滿分為36分,得15分或以上即可界定為精神受困擾。調查結果於昨日公布,發現整體受訪者平均分為11.99,屬健康水平。但其中有34.5%的受訪者得分在15或以上,即全港700多萬人中,有200萬人受精神困擾。

  調查發現,生活習慣影響精神健康,實行愈多有益身心的習慣,其精神健康愈理想。而有損身心健康的習慣,會增加精神困擾的風險,尤其是15-24歲的年輕人,喜食甜食、宵夜等,是導致精神健康差的重要原因。

  不過研究員駱曉瑩指,要提升精神健康,「每天與家人保持良好溝通」比「戒煙酒」、「戒手機」更有效。

  家人支持 抑鬱婦重拾笑容

  五十幾歲的麻小姐(見圓圖),曾被人用手擊中右眼致視力受損,情緒不穩患上抑鬱症。惟民事訴訟中得不到賠償,因此背上70幾萬巨債,更想自殺,她幾度落淚,形容自己當時「食唔落、瞓唔着,瘦成90幾磅。」她求醫服藥,但副作用極大,令她失去自理能力。後來參加社區中心的繪畫、泰拳和認知行為治療等課程,再加上家人的支持,才重拾對生活的信心和自信笑容。

  家庭醫生林思睿指出,心理會影響生理,他曾經有位病人經常頭痛,病人以為頭痛是因為血壓高,但食完藥都繼續痛,林醫生與病人溝通後,發現病人屬於「壓力性頭痛」,林醫生疏導病人舒展身心,終解決頭痛問題。機構精神健康綜合服務的服務協調主任盤鳳愛指,每個人都有一顆容易受傷的心,要接納同包容自己。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