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理工程科技學會(STEM學會)理事 潘永強
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主辦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香港最大型科學比賽。由1997年第一屆不足40份參賽作品,到本年度超過四千人,除了論文、發明品組別外,更有科學幻想畫,可以發揮同學的美術創作潛力,也有教師比賽項目,今年更增加優秀STEM活動和優秀STEM學校。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覆蓋面廣,參加人數多,包括幼稚園同學至老師、校長,參加學校329間,可以說是香港學界數理科最大的盛事。
STEM教育初見成效
近年政府積極提倡STEM教育理念,鼓勵學生就着日常生活問題,設計和擬定具體及「有創意」的解決方案,從而增強他們在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今年發明品的得獎作品,充分反映香港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針對社會需要,實用性很高,初步反映STEM教育推行的成功,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高中組,由佛教黃允畋中學同學利用「JYQD控制板」和「Arduino uno」的微型處理器,把普通輪椅變成電動輪椅,改裝成本不過一千元左右,可見香港學生的發明品實用性高,而且具有市場價值,以往很多得獎發明品,例如防撞鎖早已取得註冊專利了。
教育工作者積極建科創平台
除了研發發明品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外,基礎科研也十分重要。今年英皇書院中四周昭宏同學,合成以納米四氧化三鐵氧化銀半胱氨基酸複合物,用以吸附污水中的重金屬離子,他的研究過程踏實,由文獻搜尋、重複實驗,嘗試不同的試劑來保留鐵氧化物的順磁性,其研究過程與一般科研工作者無異,相信是次得獎是對周同學踏上科研路的大鼓勵。
由1997年開始,一班熱心推廣科普的教育工作者鍥而不捨地建立香港青少年的科創平台,讓香港中小學生發揮創意,展示創新的成就,香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有很高的國際認受性,傑出作品可以代表香港,參加美國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和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今年更受到香港政府高度重視,特首親臨科學園作頒獎禮的主禮嘉賓,教育局、創科局局長作頒獎嘉賓,是對參賽同學和大會工作人員的支持和鼓勵。
參加本屆科創大賽同學今天的成就是科研長路的第一步,希望大家能夠持之有恆地堅持科研道路,在學術界大放異彩,也祝福應屆獲獎同學,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性比賽,能夠更上一層樓,為港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