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杜永政(左)受好友張紹龍(右)啟發而創立「香港盲人管弦樂團」,發掘視障人士聽覺靈敏的優點,助他們譜出人生快樂樂章
「以前我對盲人係零認識,從未接觸過,亦無諗過身邊會有朋友突然失明。」「香港盲人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杜永政大約六年前,得知身邊好友患上青光眼,雙眼僅餘不足一成視力,突如其來的壞消息令他擔心老友以後生活。本身是樂團總監的杜永政,利用他的專長,為老友和其他視障人士打開一片天,去年成立全球第五個盲人管弦樂團,義務教授視障人士演奏樂器,讓他驚喜的是,不少視障人士對聲音異常敏感,且具驚人的音樂天分。杜永政現在的心願,是盲人管弦樂團能培訓更多視障人士成為樂器導師。\大公報記者 徐曉彤(文) 蔡文豪(圖)
當知道中學時認識的老朋友張紹龍喪失視力後,杜永政非常擔心好朋友未來的生活,更憶起年少時與好友一同到中東各地從事拍攝工作的往事,他的心裏更湧起連串疑問:「去中東嗰段日子真係好難忘,真係好開心,當時諗到將來仲有無機會可以同紹龍去旅行?佢行動會唔會好唔方便呢?如果我係佢會點呢?」
由擔心失明好友生活開始
出於對好友的關心,杜永政開始上網搜尋有關視障人士的資料,他偶然發現原來全球有四個盲人管弦樂團,令本身任職樂團總監的他,萌起籌組「香港盲人管弦樂團」的念頭,希望以自己的專長為好友出一分力,「既然我有個好朋友遇到咁嘅事,觸發到我去關注(視障人士)呢一方面,我覺得上天一定有啲原因喺度,即使點樣忙都好,我都要去做好呢件事!」於是,杜永政遠赴韓國,觀摩首爾盲人管弦樂團的排練後,返港與香港的視障學校「心光盲人院暨學校」(心光學校)合作成立樂團,去年七月,「香港盲人管弦樂團」正式成立。
走進視障人士的世界,杜永政才發現他們雖然看不見,卻有優於常人的聽力,音樂天賦只待發掘。在教學過程中,他留意到視障人士學習音樂的進度,遠較健全的同齡學生快三成至四成。他舉例,樂團中負責演奏定音鼓的心光學校學員只用了短短兩堂的時間,便能將一首具專業水平的樂章《花之圓舞曲》(Waltz of the Flowers),全長超過120個音節一一記下,超人般的學習速度,令他讚嘆不已:「佢哋真係快㗎,快得好犀利添!」
助考獲專業資格
杜永政用心發掘視障人士的音樂才華,卻一度被學生誤會。一次樂團訓練,有幾位心光學校的學員拒絕練習,杜永政細問之下,這幾位學員道出心聲:「我唔想賣藝!」
杜永政易地而處,平心思量,想方設法令學生不要有「賣藝」的感覺,最後他決定要助他們「升呢」,為樂團每一名學員訂下目標,五年後能考獲八級音樂專業資格,讓他們可升讀大學音樂系之餘,更能擁一技之長,未來可教授樂器謀生,拓闊視障者的就業選擇範圍。「演出只係過程,最終目標是要考到專業資格(grade),去享受音樂(enjoy music),最終成就(achieve)就是精彩人生!」
視障人士要在社會打拚甚為艱難,音樂成就另一條新出路。張紹龍在喪失大部分視力後,結束電腦零件生意,轉任盲人按摩師,他娓娓道來親身經歷,「而家香港視障人士真係大部分係從事按摩,其實呢行真係辛苦,可以揀我唔會去做,但選擇真係唔多……其實我有好多讀完大專、大學嘅視障朋友,出到嚟真係搵唔到工,有啲就可能去攞綜援囉,有啲可能屋企有錢就繼續照顧佢囉,其實好多出嚟就入咗按摩呢一行。」他十分認同及支持杜永政創辦樂團的理念,認為視障人士可以利用對聲音敏感的優勢,發展自己的事業,「而家坊間都有視障人士教樂器,教鋼琴為主,其實仲有一班係做調音。」
長號樂手冀公眾認同音樂
張紹龍對老朋友心存感激,現時張是樂團的長號樂手,生活在無光的日子,他卻譜出快樂樂章,他形容杜永政是一位有心人:「佢(杜永政)有一個感染力,能夠推動其他人去做好一件事。」張紹龍希望樂團沒有任何標籤,能夠演奏出更多好音樂,打動每一位聽眾,「期望公眾唔係單單認為呢個係視障人士嘅樂團,而係認同呢個樂團係一個好嘅樂團,係真真正正奏到好音樂,人哋嚟聽你嘅音樂,係因為我哋奏出好嘅音樂。」
杜永政一手一腳籌組「香港盲人管弦樂團」,但未敢歸功於己,他感謝一眾義工和樂器導師背後默默付出,讚揚他們才是樂團的無名英雄。
不過,樂團現時缺乏練習場地,他們經常需租借香港文化中心場地練習,經濟負擔不少,刻下急需熱心人士借出可容納60人的場地供樂團練習,以及存放大型樂器的地方,杜永政呼籲:「希望如果有人睇到呢個報道,有感動嘅地方,請同我哋聯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