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的巨輪一年一度轉動,有關港鐵車費的爭議又再熾熱起來。
回想政府與港鐵去年的機制檢討,達成了「凍結票價」和「程程九七折」優惠,港鐵少收約5.8億元,算是帶來了八年來首次「變相減價」,市民多少是開心的。
可惜好景不常,去年未加價的1.49%加幅撥入今年,細回味起來反成了「先甜後苦」,始終解決不了機制上「可加不可減」的「硬傷」,3%優惠因為正好抵銷了今年的加幅,予人「玩數字遊戲」的不好觀感,「蜜月期」僅僅一年便無疾而終。
港鐵公司去年勁賺破紀錄的168億元巨額盈餘,較前年多64%,基本業務利潤亦上升11%,錄得105億元,而隨着廣深港高鐵香港段、沙中線等相繼落成,鐵路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本地業務勢將穩步增長,港鐵顯然有條件、有能力提供更多優惠,回饋乘客。雖說政府即將推出交通津貼,但受惠者以長途客為主,並非全港乘客。單是八達通3%優惠和一些恆常優惠,在百物騰貴的今天,相信難以滿足市民的期望。
與其左加右減,賺大錢的港鐵公司,何妨大方一點,延長3%優惠,令票價繼續凍結,或索性減價,提供更多優惠?起碼可以令香港市民條氣順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