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黃詠珈(前左一)與同學們展示模擬地震電腦程式及裝置/大公報記者湯淩琰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淩琰報道:STEM不是高小的「專利」,初小的學生亦可以從中獲益匪淺。培正小學將常識與電腦編程緊密結合起來,由小二開始,引入電腦編程教育,旨在鍛煉學生的解難能力、創意思維以及團隊合作。每個年級的課時量不同,難易程度亦不相同,課程不設考核,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增長見識,掌握常識知識。
培正小學常識科科主任李永威表示,二三年級的小朋友只需學習簡單的指令,如序列,在兩個星期內完成一個任務。他舉例稱,小二將常識科「電動玩具」與電腦編程結合起來,學生編寫程式指令後,測試車輪的快慢。李永威補充,因應學生能力不同,任務也有所不同,能力較好的學生,不僅要令車輪由快到慢行使,還需控制車輛在一段距離內停下。
四年班的學生則通過自己編寫的電腦程式,控制裝置模擬出地震的震動,裝置另外一側放置樓宇模型,測試什麼結構的樓宇最能防震。四年級學生黃詠珈說,通過齒輪震動次數、停頓時間模擬地震的級數,發現重心較低的樓宇防震能力強,「整個過程非常有意思,不算困難。」
培訓提前兩年起步
李永威續說,五年班的同學會完成兩個項目,包括水壩如何堵截洪水,以及煙霧報警器,將在大約八個星期內完成。至於六年班的學生,則會使用另外一套設備,為機械人編寫一個舞蹈程式,並且要求機械人按照指令「走」出一個正方形。
校監陳之望表示,培正小學由2016年底提出「計算思維、編程教育」的課程建議,有別於教育局建議小四至小六生學習編程,從小二開始教授。他說,學校有約80%學生將直升培正中學,因此希望學生自小培養對編程的了解,又指學校將再投入300萬元購買iPad、樂高、教材等設備。他又提及,因應經濟通脹,估計學費會有3%左右的增幅,但相信大部分家長會理解。